新生仔猪溶血病诊治(精选五篇)
新生仔猪溶血病诊治 篇1
1 病因分析
本病是因母猪与仔猪的遗传性血型不相合而引起的。因胎儿体内具有由公猪遗传而来的特定抗原, 这种抗原在妊娠期间进入母猪血液循环, 刺激母猪产生大量的特异性抗体 (溶血素等) , 这种特异性抗体由血液进入乳汁, 在初乳中含量最多, 当新生仔猪吸吮初乳后经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 使红细胞遭到溶解和破坏而引起发病。而这头初产母猪, 为其他窝仔猪当保姆时, 其他窝仔猪不发生本病, 无有异常变化。
2 临床症状
在临床上, 可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两种。
2.1 最急性型
出生时膘情良好、无异常状态, 但吸吮初乳几小时后, 突然发病, 急性贫血 (若白色仔猪可见全身苍白) , 生后12 h内休克而死。
2.2 急性型
仔猪出生后, 精神、膘情、体重良好, 一切处于正常状态, 但吸吮初乳后24~48 h, 便出现整窝仔猪发病。发病后, 被毛逆立、畏寒、全身震颤、皮肤苍白、结膜及齿龈黄染、不吃奶, 后躯呈现摇晃状态, 尿呈透明红色 (血红蛋白尿) 。呼吸加快, 心跳急迅, 严重时, 全身皮肤黄染, 病仔猪多在病后1~2 d内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所见: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黄染, 肠系膜、大网膜和腹膜均带黄色。血液稀薄, 肝呈不同程度肿胀。脾褐色, 稍肿大。肾肿大而充血。膀胱内存有暗红色尿液。
4 诊断要点
可根据病因分析 (仔猪出生时, 一切正常, 但吸吮初乳后数小时, 全窝发病, 用其他窝仔猪吸吮此初乳时, 无异常变化) 、典型的临床症状 (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 和病理变化 (全身黄染、血液稀薄、膀胱内积聚暗红色尿液) 可以确诊。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预防本病发生的办法
主要采用“两个到位”的办法进行控制。
“两个到位”是:一是初生仔猪未吃初乳前, 先作初生仔猪的红细胞凝集试验, 凡是阴性者, 再让初生仔猪吃初乳;凡是阳性者, 禁止初生仔猪吃初乳, 或者找保姆母猪哺乳、或者进行人工哺乳。二是发现新生仔猪溶血病后, 要查实配种记录卡, 找准参配公猪的耳号、落实改换别的种公猪参加配种方案。责任落实到人, 不出现人为的失误。
5.2 发病后就地快速抢救措施
主要采取“停”、“改”、“换”、“挤”和“对症治疗”措施进行抢救。
“停”:就是当发现新生仔猪患有溶血病后, 全窝仔猪应立即停止哺乳, 不让新生仔猪吃初乳, 制止溶血。
“改”:就是对停止哺乳的新生仔猪改用人工哺乳。可选用山羊乳作为猪乳的代用品喂初生仔猪, 效果很好;也可选用牛乳来哺育这窝新生仔猪, 但需要加一些营养物质。如新鲜牛奶1 000 m L, 要加入白糖60 g、硫酸亚铁2.5 g、硫酸铜0.2 g、硫酸镁0.2 g、碘化钾0.02 g。其优点有二:一是具有补糖、增添活力作用, 可预防新仔猪低血糖症;二是具有初乳的缓泻作用, 可促进胎粪的排出, 不发生新生仔猪便秘病。开始喂人工乳时, 白天, 每小时喂1次, 每头喂30~40 m L;夜间, 每2 h喂1次, 每头喂40 m L。2 d后, 白天, 每3 h喂1次, 每头喂50~60 m L;夜间, 每4 h喂1次, 每头喂60~80 m L。饲喂时, 要掌握好人工乳的温度, 要采用少给勤喂的原则, 让初生仔猪吃“好”、吃“饱”。同时, 要注意保持哺乳器具的清洁、卫生, 否则易引起腹泻。
“换”:就是如果有产仔期接近 (不超过3 d) 的母猪, 而且两头母猪又很温顺, 可将整窝仔猪调换哺乳 (两窝仔猪均要喷洒来苏儿药液, 解决气味一致, 方可成功) 。
“挤”:就是人工定时挤掉初产母猪的初乳, 以免发生乳房炎。产后6 h内, 每隔20 min挤初产母猪乳房、乳头1次, 把初乳挤出扔掉;7~24 h, 每隔30 min挤初产母猪乳房、乳头1次, 把初乳挤出扔掉。产后第2天、第3天每隔1 h挤初产母猪乳房、乳头1次, 把初乳挤出扔掉, 确保初产母猪不发生乳房炎病。一般第4天, 初产母猪乳中的特异性抗体已大量降低, 同时初生仔猪的胃肠功能也逐渐加强, 可将特异抗体破坏掉, 可以让原窝初生仔猪吃原初产母猪的奶 (即吃亲妈的奶) 。但, 要先选择一头体壮的初生仔猪吃原初产母猪的奶, 观察一段时间, 若安然无恙时, 再让全窝回哺。
3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治体会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宾市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3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男16例,女20例;均为足月儿,其中28例2500~3500g,8例>3500g;本组有1例患儿入院并发严重胆红素脑病,所有患儿:(1)诊断符合下列条件:早期诊断母婴ABO血型不合;临床出现黄疸;溶血三项: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阳性;(2)黄疸出现时间:7例<12h,12例12~24h,10例24~72h,7例>72h;(3)血清胆红素:15例<205.2μmol/L,18例205.2~342.0μmol/L,3例>400.0μmol/L。
1.2 血型鉴定及血清学检查方法
(1)血型鉴定:新生儿ABO血型用试管法正定型,母亲ABO血型用试管法反定型;Rh(D)血型用试管法;(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取患儿红细胞用Dil2配置成为1%红细胞悬液,取50μL加入LISS/Coombs卡中,于37℃孵育箱内15min,取出离心10min;(3)游离抗体试验:取A、B、O标准红细胞配置成1%红细胞悬液,取50μL加入LISS/Coombs卡中,取患儿25μL加入其中,于37℃孵育箱内15min,取出离心10min;(4)抗体释放试验:患儿红细胞56℃热放射后,取50μL释放液加入LISS/Coombs卡中,分别加入5%A、B、O标准红细胞悬液(经木瓜酶处理)各25μL,于于37℃孵育箱内15min,取出离心10min;(5)结果分析:DAT试验阳性结果为出现凝集;游离抗体及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结果为检出抗体能与新生儿红细胞反应;DAT、游离抗体、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结果,可判定为新生儿ABO溶血病;单项抗体释放试验结果阳性合并DAT阳性、游离抗体结果阳性合并抗体释放试验结果阳性也可判定为新生儿ABO溶血病;单项DAT结果阳性或单项游离抗体试验结果阳性不能判定,只能判为疑似新生儿ABO溶血病[1]。
1.3 治疗方法
(1)光疗:均以双面蓝光灯照射,光疗时间根据患儿个体的黄疸情况;轻症患儿12h/d,重症患儿24h/d,间隔4h后根据黄疸情况再次光疗;每天口服5mg/kg苯巴比妥钠;(2)重症黄疸:每天1次静脉注射1g/kg人血白蛋白(10%),连用2d;(3)黄疸出现早、快:每天1次静脉给予1g/kg丙种球蛋白,连用两天;(4)其他:适当补液,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对出现换血指征的患儿及时换血治疗。
1.4 疗效判定
光疗期间监测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经皮测定胆红素值<10mg/dlt即可停止光疗,连续监测无反跳,若出现测定值回到光疗前水平,则再次光疗,没有反跳现象则提示黄疸开始减清、消退。
2 结果
2.1 血型及血清学测定结果
(1)血型:36例患儿均为Rh(D)阳性,母婴血型O-A有14例,母婴血型O-B有22例;(2)DAT:15例阳性(41.7%),其中有4例为弱阳性;(3)游离抗体试验:31例阳性(86.1%);(4)抗体释放试验:36例阳性(100%)。
2.2 治疗结果
1例患儿入院并发胆红素脑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其他无发生胆红素脑病;所有患儿光疗后黄疸减轻,无换血患儿,36例均治愈出院,平均光疗时间(50.2±16.5)h,平均黄疸减轻时间(5.0±3.5)d。
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佐
叶
(湖北安陆市普爱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91.7%(55/60)显著住高于对照组的75.0%(45/60),P<0.05。且<0.05。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好,【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
小儿毛细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多发于季节更换时,发病率较高,以憋喘、呼吸困难、三凹征、肺部啰音为主要临床特征[1],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严重者可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对于小儿毛细气管炎治疗起来较为棘手,缺乏特效治疗。安陆市普爱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3 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于母儿的ABO血型不和,引起同族免疫溶血性疾病,主要机制是母体受胎儿血型抗原刺激后,产生Ig G抗体,通过胎盘屏障致使胎儿的血循环发生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症,由于该抗原抗体反应早在胎儿早期就发生,故临床易引起流产、死胎、胎儿出生后很快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早发现,新生儿极易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毒性,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脐血胆红素测定对于早期发现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症具有重要意义,其操作简单方便、对患儿损伤小、效果快捷[2]。
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试验方法以抗体释放试验的阳性率最高,而DAT试验的阳性率最低,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膜上ABO血型抗原发育不全,A、B抗原少。新生儿出现黄疸,应及早诊断,进行干预治疗,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为Ig G,静脉大剂量应用使患儿血清Ig G含量迅速上升,封闭FC受体作用,阻断Ig G与FC结合,阻断溶血[3]。确诊新生儿ABO溶血病可根据血清学试验结果,及早给予光疗、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治疗,可有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减轻黄疸症状,治愈溶血症。
参考文献
[1]倪建萍.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7,19(9):699-700.
[2]郑兴惠,黄婷,段淼.脐血胆红素测定对早期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症的意义[J].贵州医药,2006,30(10):938-989.
新生仔猪链球菌病的诊治 篇3
1 临床症状
出生3~5d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至41~43℃, 食欲不振或废绝, 有浆液性鼻漏, 眼结膜潮红、流泪、跛行, 爬行或卧地不起, 有的共济失调, 磨牙、昏迷、空嚼, 颈背部皮肤呈广泛性充血、潮红, 呈“刮痧”状, 有的颈背部出现水肿, 指压凹陷。
2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鼻黏膜呈紫红色, 充血及出血, 喉头、气管充血, 有大量泡沫, 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胀、充血、出血, 心包有黄色液体, 有的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 心内膜有出血斑点, 脾肿大, 有的可增大1~3倍, 呈暗红色或蓝紫色, 柔软易脆裂, 有的脾边缘可见黑红色出血性梗死, 胃和小肠有程度不同的充血, 出血, 肾轻度肿大, 充血和出血, 有的颜色黑红, 颈、背部皮肤“呈刮痧”状, 肿大的关节囊内有黄色胶样液体成纤维素性脓性物质。
3 诊断与治疗
将病死猪的肝、脾、肺、血液、淋巴腺、脑、关节囊液、胸、腹腔积液送实验室作涂片镜检, 可见革兰氏阳性、成对、单个、短链、偶见数十个长链的球菌, 成对的占多数。因溶血性链球菌危害极大, 病程短, 引起急性败血症, 并且猪只日龄越小, 抵抗力越弱, 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 采用下列综合性防治方法可取得一定效果。早期治疗, 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抗菌增效剂 (益格抗菌链———吉林省益格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适当补充5%糖+0.9%盐水50~100mL/次, 1次/d, 连用3d。另外, 钩吻藤对本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钩吻藤以去皮干藤计算, 大猪20~30g、中猪10~20g、小猪5~10g、新生仔猪2~3g, 加水煎1~2h口服, 每日2次, 连用3d, 此药有毒, 用时必须谨慎。
4 典型病例
洮南市洮府乡永胜村二社李亚明, 饲养12头母猪, 2014年8月先后产仔79头, 先产第一窝15头 (母猪压死1头) 产后第3d陆续发病, 3d死5头, 第二窝产13头, 第2d陆续发病, 3d死3头, 两窝共发病17头。洮南市团结办事处一委五组、王刚饲养7头母猪, 2014年8月15~19日有3头母猪产仔43头, 8月21开始发病, 8月25共发病11头, 死亡8头。经畜主的要求, 前往出诊, 结合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 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方法, 4d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仔猪的精神状态、饮食欲均超于正常。
5 小结与体会
一起新生仔猪低血糖病的诊治 篇4
1病例
吉林省榆树市五龙乡李志忠家是当地养猪大户, 养母猪22头, 平时饲养管理水平较好。2008年10月5日其自家养的母猪有10头陆续开始产仔, 每窝平均产仔11头, 可仔猪出生1 d后就陆续出现精神沉郁、吮乳停止、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尖叫、口吐白沫现象。测体温高低不一, 有的38.5℃, 有的37℃以下。畜主当时怀疑感冒, 后用青霉素和安痛定治疗, 可效果不好, 不到5 d死亡23头。
2临床症状
2008年10月12日早笔者亲临现场往诊, 检查见存活仔猪口吐白沫, 四肢无力、皮肤苍白、测温有的低烧, 有的略高, 吮乳停止, 发出一阵阵尖叫声。检查母猪见体质较差, 乳房有肿块、奶水不足。
3剖检变化
剖检死的仔猪可见心肌柔软, 股部内侧肌、背部最长肌等肌肉色泽变淡。肠管空虚, 机体脱水, 肝脏呈桔黄色, 质地像豆腐, 稍碰即破。胆囊肿大, 肾呈土黄色, 有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 肾盂和输尿管有白色沉淀物。
4诊断
4.1主诉按规程母猪能做的疫苗都做了, 临床未见仔猪有震颤现象, 皮肤没有变紫及转圈现象。当时笔者怀疑为低血糖症。
4.2类症鉴别诊断
4.2.1仔猪缺铁性贫血皮肤粘膜苍白, 发病日龄为半月到一月龄, 并伴有大肠杆菌症状。
4.2.2新生仔猪溶血病临床以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为特征。死亡率100%, 皮肤苍白。
4.2.3仔猪先天性震颤仔猪出生不久, 全身或局部肌肉阵发性震颤, 状似跳跃。神情呆滞, 腿外展, 呈坐势。俗称仔猪跳跳病。
4.3为证实笔者诊断, 减少该畜主的损失, 笔者和畜主带猪去了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经专家采血化验证实, 此仔猪确实患了低血糖症。
结合临床症状、专家化验结果和类症鉴别最终确诊为这群仔猪患有低血糖病。
5治疗
5.1母猪采取对症治疗, 加强营养。首先给母猪静注糖盐水1 000 m L/头, 配合消炎药, 饲料中添加海带和小鱼及优质骨粉、鱼肝油粉。每头每日添加骨粉和鱼肝油粉30 g, 海带和小鱼不限量, 连用5 d。
5.2存活仔猪采取补糖, 配合肌注肌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 均是人用药。剂量:腹腔注射5%葡萄糖80 m L, 每日2次, 连用3 d。肌注:1支肌苷加1支三磷酸腺苷加1支辅酶A混合后注2头猪, 每日2次, 连用3 d。口服:每头25%葡萄糖50 m L, 每日2次, 连用3 d。
6体会
6.1加强怀孕母猪饲养管理, 平时孕母猪要有运动量, 严禁追打、惊吓, 保持舍内阳光充足, 通风良好, 湿度适宜, 饲料多样化, 并添加抗菌抗病毒药, 防止死胎和流产, 从而保证母猪产后奶水充足是预防本病关键。
6.2母猪生产过程中, 产房要消毒, 母猪乳房及阴户要用碘制剂消毒药消毒。处置难产仔猪要在无菌下操作。母猪不要随地生产, 仔猪保温措施要到位, 一般为30℃。这样母猪患产褥热等繁殖炎症疾病概率会降低。
防治仔猪溶血病 篇5
仔猪溶血病多发生在仔猪吃初乳后10小时。仔猪突然发病, 主要症状为黄疸, 眼结膜可见深度黄色;尿液透明, 呈棕红色;心跳及呼吸加快, 在发病后24~48小时死亡。
引发此病的主要原因是母猪初乳中含有一种溶血病毒, 发病后期用药物治疗无效。目前防治此病的措施有二:一是已发生过此病的母猪再配种时必须改用另一头种公猪;二是发现仔猪患有此病, 立即将其寄养于其他母猪或人工哺乳饲养。一般经这样处理后3天症状会逐渐减轻, 15天后黄疸症状全部消失, 仔猪恢复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