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焦点(精选十篇)
研究焦点 篇1
一、碳税的概念
碳税的开征时间不长, 而且在碳税开征之前, 已经有国家对化石燃料征税, 如环境税与能源税, 而且部分国家还是能源税与碳税并存模式。国内学者对于碳税的概念争议不大, 一般比较公认的就是苏明等 (2009) 总结指出的碳税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目的, 对化石燃料 (如煤炭、天然气、汽油和柴油等) 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
(一) 碳税与环境税
庇古于1912年发表了《财富与福利》, 后于1920经修改充实易名为《福利经济学》, 他认为, 在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相背离的情况下, 依靠自由竞争是不可能达到社会福利最大的。于是就应由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 消除这种背离。庇古认为, 通过征税和补贴, 就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 这就是最初的“庇古税”方案, 也就是如今的环境税。目前国际上对环境税尚无统一的概念, 也称为生态税、绿色税, 发达国家的环境税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废气税、水污染税、噪音税、固体废物税、垃圾税、碳税、能源税等。
因此, 环境税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所有治污、防污的税收或者税收减免都可以纳入其中, 碳税也只是其一个分支。
(二) 碳税与能源税
能源税指对各种能源商品征收的一种税。能源税的发展基本与环境税同步, 不少国家直接以能源税作为一个税种名称, 应税能源主要是柴油、天然气、液化气、煤以及电力等, 其中包括二氧化碳排放税, 氮氧化物排放税, 二氧化硫排放税以及其他在能源消费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的排放税。所以, 从能源税的内涵来看, 能源税的范围要比碳税广, 碳税是能源税的一部分。在二者交叉的对化石燃料征税上, 不少国家选择税收减免政策, 比如瑞典1991年开始征收碳税时, 工业企业能源税可减免50%。
所以, 我们可以看出, 环境税的内涵与外延最广;其次是能源税;最后是碳税。
二、国内碳税的研究热点
我国的碳税研究起步较晚, 其基础理论和应用空间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目前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为主, 分析各国碳税制度的差异与成效, 对构建我国碳税制度提出建议。
(一) 借鉴国际碳税经验, 构建我国碳税制度
周剑, 何建坤 (2008) 重点研究了北欧国家的碳税经验, 分析了各国的税率、征税对象、免税条款、减排效果等内容, 提出我国碳税政策应分阶段逐步推进, 碳税税率也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同时应注重税收的中性与税收减免政策的制定。张克中, 杨福来 (2009) 分析比较了碳税和碳市场特点, 结合发达国家的碳税实践, 提出了中国碳税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认为应以较低税率起步, 以后逐步提升, 同时建议建立税收减免与返还政策以及建立碳基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苏明等近年发表了一系列碳税方面的论文, 详细地介绍了西方国家的碳税制度, 分析了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并对构建我国碳税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认为应当以以碳含量作为碳税计税依据, 以从量定额的形式,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设计符合国情的碳税税率水平, 在生产环节征税, 并制定相关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 碳税对经济影响的分析研究
高鹏飞、陈文颖 (2002) 利用MARKAL-MACRO建模工具, 研究了我国开征碳税对GDP和碳排放产生的影响, 分析指出碳税税率较高时, 会导致GDP损失较大, 且减排效果不显著, 认为50美元/吨碳是最佳的税率。苏明等 (2009) 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 (CGE) 模型, 以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 分析不同的碳税税率方案对GDP、CO2排放及进出口等带来的额影响。从静态来看, 他们认为开征碳税会带来GDP和通货膨胀率的双下降, 但是GDP的降幅较小, 最大只有0.08%。从动态来看, 碳税税率越高, 碳排放下降的幅度也就越大, 在最小和最大税率方案下, CO2累计减排幅度分别为18.57%和114.15%, 效果显著。同时, 他们建议10元/吨的税率是较合适的。张明文等 (2009) 利用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 分析了碳税对我国28个省市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结果显示, 在东部地区征收碳税可明显经济增长、减少能源消耗, 宜直接征收碳税, 而中、西部地区明显相反, 要慎重征收碳税。王金南等 (2009) 采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自主研发的IPAC-SGM模型, 模拟了高中低三种碳税方案, 结果显示三种方案对GDP的损失影响都不超过0.5%, 能源节约3%-20%, 明显刺激了CO2的减排。魏涛远等 (2002) 通过一般均衡CNAGE模型, 分别计算了生产部门和我国居民的能源消费量, 设定了5$/t-CO2和10$/t-CO2两种碳税税率, 分析指出征收碳税将会使经济增长率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 碳排放量大幅下降, 认为从长期来看, 征收碳税的负面影响将会不断弱化。高萍 (2011) 分析了我国实施碳税的必要性, 概括了国际上实施碳税的一般路径, 提出了我国引入碳税的策略选择, 并对碳税的要素进行了框架性设计。
在1990年芬兰最早执行碳税后, 有关碳税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总结国外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发现, 学者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下面这三个问题:第一, 要不要征收碳税;第二, 征收碳税对企业、家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第三, 税目是什么, 税率是多少。
三、各国税目、税率及减排效果比较分析
目前, 在各国碳税的执行过程中, 关于税目和税率的内容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部分国家的起征时间、税率、税目等可见下表:
(一) 芬兰
根据芬兰环境部公布的资料显示, 芬兰于1990年引入碳税, 适用于汽油、柴油、轻质燃油和重油, 航空煤油、煤炭和天然气, 主要是根据含碳量针对矿物燃料征收碳税, 税率从1990年的1.12/t-CO2已经增长至2010年的20/t-CO2。芬兰环境部2011年能源报告指出, 1994-1996年间, 芬兰对化石燃料采取的都是能源/碳税的模式, 从1997年以来, 就主要针对取暖和交通用燃料征收碳税, 电力按照发电量征收碳税, 发电用燃料则不用再纳税。
(二) 挪威
挪威1991年实施碳税, 根据挪威财政部公布的资料显示 (主要税目及税率见表3) , 1991年至2002年间,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执行较高的税率, 纸浆和造纸工业, 鱼粉业, 国内运输及国内货物海运等支付较低税率, 捕鱼业、国际航海和航空业税收豁免。从1991年执行碳税到2008年, 挪威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约15%,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约70%, 而且从1996年以后, 单位产值的碳排放量一直缓慢增长, 但是2008年的单位产值排放量已经低于2003年和1991年。到2010年, 平均每吨CO2征税约达到102-379.5NOK。
单位:NOK
(三) 瑞典
Jenny Sumneretal. (2009) 对瑞典的碳税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瑞典1991年进行了能源税改革, 改革内容主要是碳税和燃料能源税 (不包含燃料中包含碳的部分) , 开始征收碳税, 起征点较高, 同时, 为了保护企业的竞争力, 工业企业只要交纳50%的税费。从表4可以看出, 从1991年至2006年, 基准税率有着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是企业所承担的实际税率却变化不大, 而且从2006年和2009年的具体税率也可以看出, 瑞典对企业的税收减免力度很大。同时, 根据瑞典环境部门 (2007) 公布的资料显示, 对于汽油、原油、柴油等高税率燃料, 如果属于非汽车及工业用则可按照79%的税率征税;对于非家庭运输工具, 如卡车、公共汽车等, 也是按照79%的税率纳税。所以, 税率的上升对企业影响不大, 只给普通消费者带来了影响。
(四) 丹麦
Mette Wieretal. (2005) 指出丹麦的碳税方案是在其能源税的基础上制定的, 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征收碳税, 1991年设定的最初税率为100DKK/t-CO2, 后减少到90DKK/t-CO2, 并于1992年开始对家庭和企业征收碳税, 并且为了保护企业竞争力, 企业只征收50%的碳税。到了1995年, 丹麦对企业的碳税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鼓励企业通过签订减排协议的方式实现减排目标, 对于签订减排协议的行业实行较低的碳税 (具体可见表6) , 但是并未对家庭和取暖用的碳税政策进行大的调整。同时通过丹麦司法信息系统检索到1991年到2009年间的碳税法案, 到2009年, 碳税税率基本保持在90DKK/t-CO2, 主要税目及税率汇总后见表7。
(五) 英国
根据英国2000的财政法案显示, 英国2001年开始征收气候变化税, 主要是针对工业、商业、农业和公共部门的能源使用, 包括天然气、电力、液化石油气以及固体燃料 (如焦炭、褐煤和石油焦等) 。在起初征税的时候有着一定的减免政策, 如一些农业享受税收减半, 可再生能源免征等。在2006年, 英国为了实现其在2020年的减排目标,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气候变化税的一些减免政策也被废除, 同时从2007年开始提高税率, 而且随后几年里, 税率在不断提高 (见表8) 。
(六) 碳税效果评价
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 2008-2012年间, 发达国家的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需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对于碳税执行的效果, 有些学者认为碳税有利于实现减排目标, 但会对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不过从表9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 各国的减排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四、简评与展望
纵观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碳税对治理环境污染是较有成效的, 而且由于碳税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执行起来较易实现“公平”, 避免了排放权交易的基准排放量矛盾以及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 所以, 我们认为, 执行碳税应当是大势所趋, 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经济手段。未来的碳税研究方向我们认为应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 碳税的最优税率与税收中性问题
碳税税率的起征点, 为了保护为企业竞争力而给予的税收优惠利率, 以及如果征收碳税, 如何避免碳税对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可能带来的扭曲效应, 应是我们以后关注的主要问题。在制定碳税政策时, 必须充分考虑其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可能带来的影响, 合理地确定税率、税目与纳税人, 并制定相关碳税保障措施。
(二) 碳税的企业及家庭福利影响分析
碳税执行后, 必然会对企业、家庭的成本产生影响, 如何化解其中的负面影响, 必是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对不同行业企业竞争力影响的程度分析, 贫困家庭承担碳税比例分析, 以及如何分析与评价碳税而带来的环境改善效果等都是重要问题。
(三) 碳税与相关税收协调问题
通过国外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看出, 西方国家在征收碳税的时候, 往往与其他相关税收结合, 以降低碳税的负面效应。我国目前主要的环境税税种就是资源税, 而资源税已经不再适合我国国情, 目前正面临着改革。那么, 如果征收碳税, 碳税与资源税的关系如何协调?碳税与其他税种之间关系如何协调?资源税改革要不要考虑碳税的内容?要不要学习国外经验引进能源税?
研究焦点 篇2
[关键词] 晶体;植入;眼内;多焦点;白内障;视觉
[中图分类号] R77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13-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visual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diffractive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LI Yuanbin LIU Limei DAI Xiuyu GAO Bo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Affiliated 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Yantai 26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visual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the bilateral diffractive multifocal and monofocal intraocular lens(10 L).Methods It was a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Twenty five patients(50 eyes)receiv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10 patients(20 eyes)in the multifocal group,and 15patients(30 eyes)in the monofocal group.Three months after surgery,the results of the uncorrected distance and near vision,the best corrected distance and near vision,Chinese reading vision,the contrast sensitivity and stereopsis acuity were measured,The subjective visual performance after surgery was evalua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the uncorrected distance,the best corrected distance and near vision between the multifocal and monofocal groups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 uncorrected near vision and Chinese reading vision were statistically better in the multifocal group than the monofocal group(P<0.05).Photopic contrast sensitivity at every spatial frequency was lower in the multifocal group(P>0.05).The spectacle independent rate of multifocal and monofocal group were 90.00% and 26.66% respectively(P<0.05).The mild and moderate glare and halo were existent in both groups(P<0.05).No serious glare and halo phenomenon were reported.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monofocal intraocular lens,the diffractive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could provide a satisfactory recovery of vision function and good visual performance.
[Key words] Lenses;Lens implantation;Intraocular;Multifocal;Cataract;Vision
自從1987年Keates等[1]完成首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以来,MIOL经历了一次次设计、材料各方面的重大改良,现已为更多的眼科医师和患者所接受,为白内障患者术后提供了良好的视觉质量。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开展了衍射性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白内障患者25例(50眼),男15例,女10例,年龄43~68岁,平
均(54.8±5.1)岁,除外其他眼病,术前角膜散光均<1.0 D,术前沟通发现以下情况则予以排除多焦组:对术后有过高的视力期望;平素喜欢戴眼镜;对视力要求高的职业:职业司机或夜间户外工作者(建筑工人、铲车司机等);神经质等。根据患者职业、生活习惯、本人意愿等将患者分为多焦组和单焦组:多焦组10例共20只眼,双眼均植入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Tecnis ZMA00);单焦组15例,30只眼,双眼均植入单焦点球面人工晶体(AR40e)。双眼手术间隔为3~87 d,平均(35.42±1.20)d。所有手术均有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
1.2 术前检查及仪器设备
行白内障术前常规检查,人工晶体测算应用SRK-T公式,预留0.0~0.5 D。AMO Soverign超声乳化仪,ZEISS手术显微镜,TOPCON角膜内皮镜,德国Oculus同视机,美国OPTEC 6500对比敏感度仪,MAZZA-500综合验光仪,中文阅读视力表等。
1.3 手术方式
球周麻醉,3.0 mm透明角膜切口,5.5 mm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核,超声乳化晶体核,清除皮质,使用 Unfolder TM推注器将IOL植入晶状体囊袋内,吸净黏弹剂,观察人工晶体位置是否居中,水封切口,术后常规应用典必殊,普南扑灵滴眼液滴眼,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4.15±1.20)个月。
1.4 观察项目
术后1 d、1周常规行眼部检查,观察角膜、前房反应、IOL位置;术后3个月检查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中文阅读视力,检查对比敏感度,立体视,发放视觉症状,脱镜率及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两组患者的各组数据分析,除立体视,视觉症状、脱镜率构成比行x2检验外,其余资料均行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第1天及第1周行裂隙灯、眼底、眼压检查
两组患者均角膜透明,无明显前房反应,瞳孔圆,IOL居中,无切口漏、高眼压、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
2.2 远近视力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矫正远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BCDVA),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OL组患者有较好的裸眼近视力(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CNV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矫正近视力(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CN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3个月远近视力结果比较()
组别UCDVABCDVAUCNVABCNVA
单眼
多焦组0.95±0.271.10±0.360.85±0.210.89±0.41
单焦组0.89±0.270.96±0.270.31±0.170.70±0.16
t0.710.19 7.290.05
P0.440.770.000.94
双眼
多焦组1.08±0.311.18±0.300.88±0.41 0.94±0.21
单焦组0.97±0.291.00±0.270.33±0.260.72±0.17
t 0.450.16 7.310.13
P0.33 0.840.00 0.97
2.3 两组患者阅读视力比较
术后3个月时,用温州医学院研制的汉字阅读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裸眼阅读视力(uncorrected reading visual acuity,UCRVA)、矫正近视力下阅读视力(near correeted reading visual acuity,NCRVA)和矫正远视力下阅读视力(distant corrected reading visual acuity,DCRVA),检查距离25 cm,以点数制字号印point(pt)进行记录。结果显示MIOL组UCRVA和DCRVA优于SIOL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IOL组与SIOL组之间的NCR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阅读视力比较(,pt)
组别 UCRVANCRVADCRVA
多焦组 5.50±2.315.11±0.63 5.44±0.40
单焦组10.27±1.365.40±0.46 10.13±0.37
t5.63 1.16 7.10
P0.00 0.210.00
2.4 对比敏感度(CS)
术后3个月,在矫正远视力的基础上,进行明视(85 cd/m2)、暗视(3 cd/m2)、眩光、无眩光4种光照条件、5种不同空间频率下(1.5、3.0、6.0、12.0、18.0 c/d)(cycle/degree)的对比敏感度检测,内置眩光亮度分别为10 lux(明视)和1 lux(暗视),患者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幻灯片,得出相应的CS数值后以10为底的对数形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多焦组虽在明視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轻度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患者术后立体视锐度比较
术后3个月进行裸眼及矫正远近立体视锐度检查。判别标准:≤60 s为中心凹立体视,为正常立体视;80~200 s为黄斑立体视;400~800 s为周边立体视;>800 s不能辨认者为立体盲。研究结果:两组患者裸眼远立体视锐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OL组裸眼近立体视锐度和矫正近视力下近立体视锐度明显优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立体视锐度比较(s)
组别≤6080~200400~800>800x2 P
裸眼远立体视
多焦组(10人)910 00.967>0.05
单焦组(15人)10500
裸眼近立体视
多焦组(10人)820016.12<0.05
单焦组(15人)5721
矫正近立体视
多焦组(10人)1000011.43<0.05
单焦组(15人)6810
2.6 问卷调查结果
术后3个月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术后有无眩光、光晕、有无夜间行动障碍、读书看报是否需要近用镜、整体满意度。结果显示MIOL组有1例患者诉日间轻度光晕,2例患者夜间眩光,尤以注视远处路灯时为重,但无夜间行动障碍,SIOL组有3例患者夜间有光晕现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组9例术后中、近均无需戴镜,术后脱镜率达90.00%,单焦组仅占26.66%(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42,P=0.00)。总体满意度MIOL组为91.12%,SIOL组为86.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工晶体和超声乳化技术的进展,白内障手术已从安全的清除白内障逐渐演变为追求最好的术后视觉效果的一个全新的过程。白内障患者对于术后视觉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3.1 功能性视力
长期以来,视力一直是评价白内障手术效果的主要指标,而有的患者虽然有很好的视力,但仍然抱怨视物清晰度差,这是因为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光照强度、明暗对比度及色彩是千变万化的,仅用视力一个标准是不能全面评估视觉质量的。功能性视力的检查则是一个全面的评估方法,包括:全程(远、中、近)、各种不同照度下视力及连续性功能性视力(functional visual acuity,FVA),不同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全眼、角膜及晶状体的像差;调制传递函数及点扩散函数;视网膜散射光;双眼视觉功能;主观视觉质量调查等。FVA是最早应用于干眼症的研究领域[2]。对比敏感度及波前像差检查可用来解释早期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下降的原因,定量分析白内障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白内障患者总体高阶像差与中、高频段的对比敏感度下降密切相关[3],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存在四叶草差的增加[4-5]。
3.2 Tecnis ZMA00设计特点
Tecnis ZMA00为美国AMO公司生产的最新的全光学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根据Huygens Fresnal原理设计,人工晶状体前表面为光滑非球面,具有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力,后表面分布数个衍射环,衍射阶梯形成2个焦点,一个焦点看远,另一个焦点看近。进入眼内的光线同时形成能量相等或不等的远近2个焦点,同一时刻只有1个焦点聚焦于视网膜,2个焦点的像大小相差非常大,且一个较模糊,视觉中枢不能融合2个像,故选择清晰的,抑制模糊的像,从而达到适应不同距离视力的需求,附加屈光度+4 D。
3.3 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裸眼及矫正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多焦组具有更好的裸眼近视力,Leylands等[6-8]、研究也证实对于远视力,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各种类型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相比,无论是未矫正视力还是最佳矫正视力,都没有差异。Javitt等[9]报道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患者非矫正近视力好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组,对此蓝婕等[10-11]也有报道。立体视觉是人的重要视觉功能,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皆是双眼植入人工晶体,因此两组均获得了较好的裸眼远立体视锐度,而MIOL组近立体视锐度明显优于SIOL组,分析原因在于MIOL组比SIOL组有更好的近视力。对于白内障患者,行双眼手术较单眼手术更有利于术后双眼视觉的恢复[12],而对于双眼植入IOL的白内障患者,双眼植入同一类型的IOL更符合双眼平衡的原则,因此笔者认为双眼植入多焦人Tecnis ZMA00工晶体更有利于其优势的发挥,有助于恢复双眼近立体视觉。
多焦点人工晶体由于将进入眼内的光线按远近需要分散至不同焦点,因此其对比敏感度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3],Rekas等[10,14]报道多焦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有部分下降,尤其是在夜晚下降更明显,在笔者的研究中,多焦组在明视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下降,但与单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可能是由于Tecnis ZMA00前表面独特的非球面设计,大大提高了术眼的对比敏感度。也有研究认为: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的大脑皮质经过一段选择性适应过程,逐渐接受了多焦点IOL,术眼对比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復[15],本研究是在术后3个月进行的对比敏感度的检测,术后6、12个月的对比敏感度是否还会有所提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中。
Javitt等[9,16]研究报道多焦点人工晶体术后光晕或眩光视觉干扰现象有所增多。本研究在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两组均有少数患者日间或夜间眩光,尤以注视远处路灯时为重,但无夜间行动障碍,未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两组均无重度眩光出现,多焦组视觉症状少,满意度高,可能与Tecnis ZM900 MIOL独特的设计有关,其可使光能的分布随着瞳孔的增大逐渐偏重于远距离焦点,在保证良好近距离成像的同时将夜间视觉干扰减至最小,因此可以明显提高术眼对比敏感度和功能视力。
综上所述,双眼植入衍射性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中近全程视力,立体视觉更好,患者满意度高。为满足因不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个性化视觉需要,近年来双眼不同类型I0L混合匹配植入的治疗方案受到广泛的关注,有关研究笔者也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 Keates RH,Pearce JL,Schneider RT.Clinical results of the multifocal lens[J].Cataract Refract Surg,1987,13(3):557-560.
[2] Kaido M,Dogue M,Yamada M,et a1.Functional visual acuity in Stevens-Johnson syndrome[J].Am J Ophthahnol,2006,142(3):917-922.
[3] Lundstrom M,Brege KG,Floren I,et a1.Impaired visual function after calaract surgery assessed using the Catquest questionnaire[J].Cataract Refract Surg,2000,26(2):101-108.
[4] Kuroda T,Fujikado T,Maeda N,et a1.Wavefrant analysis of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J].Cataract Refract Surg,2002,28(2):438-444.
[5] Kuroda T,Fujikado T,Maeda N,et a1.Wavefront analysis in eyes with nuclear or cortical cataract[J].Am J Ophthalmol,2002,134(1):1-9.
[6] Leyland M,Zinicola E.Multifocal versus monofocal intraocular lenes in cataract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J].Ophthalmology,2003,110(9):1789-1798.
[7] Steiner RF.A prospective,randomized,double-masked comparison of a zonal-progressive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and a monofocal intraocular lens[J].Ophthalmology,1992,99(2):853-861.
[8] Jonathem J.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mu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clinical,functional,and quality-of-life outcomes[J].J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0,26(9):1356-1366.
[9] Javitt JE,Steinert RF.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mu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a multinational clinical trial evaluating clinical,functional,and quality-of-life outcomes[J].Ophthalmology,2000,107(11):2040-2048.
[10] 蓝婕,黄钰森,谢立信.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9,45(4):122-126.
[11] 赵云娥,张国亮,王勤美.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的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3):369-370.
[12] Rosen ES.Binocular vision[J].Cataract RefractSurg,2001,27(2):1529-1531.
[13] Davison JA,Simpson MJ.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podized diffractive intraocular lens [J].cataract Refract Surg,2006,32(1):849-858.
[14] Rekas M,Zelichowska B.Mutifocal diffractive interocular lenses in cataract surgery-preliminary report[J].Klin Oczna,2006,108(2):186-190.
[15] Montes-Mico R,Alio JL.Distance and near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after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J].Cataract Refract Surg,2003,29(4):703-711.
[16] Rossetti L,Carraro F,Rovati M,et al.Performance of diffractive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es i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surgery[J].Cataract Refract Surg,1994,20(2):124-128.
研究焦点 篇3
企业内刊内容丰富,时效性、针对性强。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开始引起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人士的关注。但在这些研究者中,学界研究人士缺位的现象很明显,据调查,目前企业内刊的价值主要为三方面人士所重视:一是企业的竞争对手;二是国外的工商管理学院乃至相关的企业;三是股民。(2)在这里,唯独看不见中国学界的身影。如果说企业的竞争对手和股民对内刊的重视都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那么,当前国外工商管理学院乃至相关企业追踪中国企业内刊,从中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策略以及中国企业成功失败案例等现象就让我们汗颜了。企业的运作涉及面广、交叉性强,可以说是经济学界、新闻与传播学界、广告学界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研究资源,应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视角对内刊加以研究和审视,从而指导内刊发展的实践。
那么,企业内刊到底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呢?本文希望通过对一些焦点问题的归纳和概括,引起学界的重视。
(一)企业内刊史研究
企业内刊发展至今已有多少个年头?这应从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内刊算起,但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却存在着争议。《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化教育卷“中国企业报刊”条目中国的企业报刊诞生于中国近代大工业生产形成和发展时期,1906年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创办的《北清烟报》、沙俄中东铁路局在哈尔滨创办的《远东报》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批企业报纸。有的研究者认为“中国最早的企业报是《张裕报》,创办于清末。而民营企业天津碱厂早在1928年就创办了《海王》旬刊。”(3)但很多从事内刊工作的人士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刊应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创办的内刊,而非早期的零星之作或建国后国有大中型企业带有政治色彩的宣传刊物,还考证出第一本内刊为北京中关村四通公司于1986年创刊的《四通人》。可见,“第一刊”到底花落谁家仍存在争议。这里,首先涉及内刊性质的区分问题,然后才能谈到研究其历史。中国民营企业的内刊发展史是值得学界深入研究的课题,它与民营企业的兴衰起落不无关系,一部民营企业内刊史在某种程度上书写着中国民营企业的历史。
除此之外,在内刊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佼佼者出现?他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按一定标准可否划分成不同发展阶段?各地区、各行业内刊发展有何不同?有何发展规律可循?影响内刊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这些均是企业内刊史应回答的问题。有关经济史、新闻传播史、广告史等著作不断涌现,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系统研究企业内刊发展史的专著出现。
(二)企业内刊功能定位研究
企业内刊的功能何在?在企业发展中担当何种角色?长期以来,文化说、平台说、资料说、喉舌说、沟通说、传播说、公共关系说等说法众多却无定论,致使内刊发展速度飞快、数量众多但发展水平却极不平衡,地区和行业分布差异很大,真正优秀的内刊很少,质量低劣的居多,并导致内刊本身和内刊从业者被边缘化问题突出。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究其根源仍是内刊的定位问题。连企业老板也不知道办内刊到底是为了什么,实际操作者对内刊定位也弄不明白,这必然使大多数内刊游离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产生了一系列边缘化的问题。
因此,在内刊的功能定位方面,学界研究人士均可从本学科的角度去讨论,促使企业内刊逐步认清自己的作用、发挥更大的效应。
(三)企业内刊业务研究
在新闻业务里,采、编、评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企业内刊涉及的业务工作虽与新闻业务有雷同之处,但毕竟两者性质、服务对象不同,所以在具体业务操作上会存在差异。比如,内刊稿的写作与新闻稿有何不同?如何提高内刊稿的写作水平?如何积累企业外部的资源,保证稿源的丰富性?是办报还是办刊?如何选题策划、如何具体实施?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版式如何设计?……这些具体的业务问题都需有人去研究,内刊从业者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内刊质量的高下,实践操作需要理论的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办刊的专业化水平。
(四)企业内刊从业者研究
“内刊人”是对企业内刊从业者的一个通称,这是一个逐渐壮大并逐渐为人所识的群体,但这一称呼里却又掩藏着某种悲壮和辛酸,与大众传媒从业者相比,他们少了一些抛头露面和成名的机会,也少了一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壮志。在一些内刊被边缘化的企业中,“内刊人”自觉“低人一头”,普遍感到的是价值感缺失。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内刊人”的事业发展空间又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事实上,“内刊人”价值感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源于内刊的依附性。内刊的直接出资人一般为企业老板,为老板摇旗呐喊,做传声筒理所当然。这又导致了“内刊人”的另一个困惑,由于利害关系,“内刊人”有时不得不极尽吹捧美化之能事宣传企业和企业老板,其独立性甚至报道的客观性都无从谈起,因此,一些具有职业良知的“内刊人”就会产生道德困惑,不知何去何从。除了以上问题外,随着企业对职业“内刊人”需求的增加,合格内刊人才培养的课题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五)企业内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内刊作用的显现,以前承担着对内传播和沟通的刊物,逐步成为企业传递信息、树立形象的窗口。这使得内刊在定位上发生了变化,既“对内”又“对外”的双重使命有时难免发生冲突,因为不同的传播对象其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分开办刊成了一些企业的选择。内刊的公司版、员工版、客户版等不断涌现,细分化趋势日益明显。
随着网络媒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很多企业意识到互联网传播的优势,企业开始构建由网络传播参与的多元传播渠道。如民营企业万通地产从一份小报《万通》开始起步,现已拥有多种传播媒体:一本财经杂志式的民企读物《万通》、一本客户通讯式的社区读物《生活家》、电子杂志《风马牛》、万通博客和万通老板冯仑的博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主题性的俱乐部活动。(4)多种媒体形式综合运用,形成整合传播的态势,实现了公司形象更为广泛的传播。
除了定位细分化及多媒体整合传播态势的发展趋势外,内刊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变数、更多可待开发的运作空间,这些涉及内刊未来发展趋势的命题,都是值得研究者去关注和研究的。
(六)企业内刊制度研究
内刊运作制度化是规范内刊操作、提高办刊水平的重要保障。岗位职责、稿源分工、稿件审阅、发稿、发行、反馈及奖惩、存档等具体工作都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严密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从而确保内刊质量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上述制度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每项制度涉及哪些具体内容?如何高效执行?这些保障内刊科学化运作的问题尤其值得研究者关注。
注释
1[1]肖明超:《企业内刊:任重而道远》,转引自《企业品牌传播之道》,中国经济新闻出版社,2005年
2[2]刘传标:《企业内刊:图书馆亟待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3
3[3]王宏铭:《企业传媒的生存状态及其地位与作用》,《今传媒》2006年第2期(下月刊)
焦点作文 篇4
眼眸中射出犀利的光线,捕捉生命中的那一瞬,无论哪里都是世界。这便是关注所赋予的一切,目光依然穿梭,黑暗是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焦点,那便是关注。
一条直线不会有焦点,同样,一束光线也不会有焦点,那是冰山的一角,关注,从何而来?万绿从中一点红,那“红“,是焦点,目光捕捉的是这一点红,而不是绿。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角度体会这绿给人们带来的生命气息呢?纷纷扰扰的世界留下了什么令人们去关注,而又是什么冷漠了呢?
昔日汹涌澎湃的“泉水”如今已无声。由神社下,神鸦社鼓,今朝已是“泉眼无声溪细流“。小泉,已逐渐退出人们关注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安倍晋三,关注究竟如何退却,又是如何卷土重来。或许目光的焦点真在海天相接那一线由然而生,冒出地平线,也就在那一线,沉入海底。
风花雪月,沧海桑田,一念之差,一步之遥,目光蜂拥而至。人们关注的焦点,好事,坏事,新事,奇事也会引来人们关注的目光,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流芳百世,而有的人却会遗臭万年。
这是个被目光笼罩的世界;是被语言熏陶的世界;是为人们所关注的世界,目光、言语凝聚的关注。
目光,横穿在空间的每一个平面上;穿梭在一个个街头巷尾;停滞在黑暗的焦点。
言语,飞扬在空洞的蓝天;撒播在拥挤的会场;停滞在黑暗的焦点。
关注,化合在目光的交织;镶嵌在言语的交流;停滞在时间永恒的那一秒。
研究焦点 篇5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年轻人作为中国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因其蕴涵潜力巨大的商机,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焦点小组法来进行资料的收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对不同性别、不同消费水平学生的进行调研,了解其对旅游商品看法,最终为年轻人对旅游商品的认知提供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
年轻人 焦点小组法 旅游商品
中图分类号: 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132-02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expansion of China's education, young people as a specialconsumer groups of China tourism market, there contains a huge potentialbusiness opportunities, so they attracted increasing public attention. Throughthe focus group method to carry out data collection, understand the conceptof consum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search based on different gender anddifferent level of consumption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heir views of touristmerchandise. Finally to provide the reliable basis and advice for the cognitionof tourist merchandise of young people.
Keywords:
Young people Focus group Tourist merchandise
1旅游及年轻人对旅游商品的分析
自古以来,青年人都是旅游行业的主力军。面向年轻人的旅游商品设计,要充分适应年轻人的特点:年轻人喜欢多变的款式,追求个性,注重外观,一般来说能承受的价格不高。面向年轻人的旅游商品设计要注意国情的不同,辩证对待传统与创新,警惕过度叛逆的价值观,积极传播本土品牌。
年轻人旅游市场往往被业界看作低消费的代名词。因此,对年轻人旅游产品的研究常常被外界忽略,针对年轻人市场的产品开发也通常不受重视。而事实上,中国目前大约有三亿多年轻消费者,占到约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多。可以说人生中这一阶段是最富有追求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阶段。
年轻人主要消费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费能力很强,市场潜力大。伴随着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日益重要的作用,年轻人的知识更新、学习力增强、创新力提高等也给他们带来了越来越丰富的经济收入,再加之社会计划生育,家庭负担减轻,年轻人消费观念新潮又不愿压抑自己的欲望,注重享受和娱乐。因此年轻消费者可以说是消费能力最强、市场潜力最大的一个消费群体。其二,易于冲动的消费行为,感性大于理性。由于青年时期的人并未彻底成熟,加上阅历有限,使得个性尚未完全定型。他们内心丰富、热情奔放,冲动性消费明显多于计划性消费。只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对这个市场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导致缺乏相应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
2年轻人面对旅游商品的消费行为划分
(1)尚未经济独立的青年人对旅游商品的消费行为分析
此类青年人,主要指未满18岁,包括初中、高中等在校接受教育,但完全需要家庭的保护与抚养,尚未成年的人群。此类消费人群的个人因素更强一些,个人因素可以分为个性与自我概念,年龄与性别。此类人群因为长期处于校园生活,所以其生活圈、朋友圈、年龄上都基本一致。年龄上的一致也意味着心理年龄差异甚微,进而往往会出现喜欢彰显自我,喜好攀比等优劣特点。
从个性方面来讲,个性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它导致一个人对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相对一致和持续不断的反应。以校服为例,校方通常要求统一穿着。学生在规章制度的强迫下会统一穿着校服,但细看,许多人会在其他地方做一些改动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小到校服上的涂鸦、绣字,大到品牌T恤、鞋的比拼追求。暂且不分对错,这些都是年轻人为了追求个性,彰显个性的方式。
因而,面对此类人群,应尽量开发符合目标市场顾客自我形象的品牌产品。这类产品首先外观独立个性,即使过于浮夸也会凭借此点吸引个性年轻人的眼球。
(2)半经济独立的青年人对旅游商品的消费行为分析
此类青年人年龄大多在18—23随之间,是大学生或研究生等,每个月有家庭支持的生活费可以自由支配,半脱离家庭的管教与制约。他们有相对独立和成熟的产品消费认知,但由于生活费用有限,往往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进行购买。
经过选择评价,消费者会形成购买意图,但购买意图和最终的购买决策是否一致,还会有三种因素起作用。第一,他人态度。此类人群排除假期与父母出行,通常利用周末会与同伴(同年龄大学、研究学生)出行。他们的主见不会太强,通常会询问周围同伴,希望他人对自己购买的产品得到肯定。第二,意外因素。很好理解,他人推荐或自己看到更为有趣的产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会直接放掉上一任产品。又或者现在网购十分便利,倘若自己的产品不够特色,不够独一无二,消费者会选择在网上购买。第三,可察觉因素。通常购买人群会首先被一个产品的外观所吸引,在想要购买的前提下,会考虑其实用性。倘若发现性价比太低会大大降低其购买欲。因而一些价格便宜适中的产品是此类本群的主打。
(3)经济独立的青年人对旅游商品的消费行为分析
此类青年人基本可以泛指工作后青年人群。他们有固定收入,基本脱离了家庭的支援与管教,形成新的家庭。此类人群可以从购买角色分析。首先会有发起者,即先提出或有意购买某一旅游商品的人。其次有影响者,即其看法或建议对最终决策者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然后会出现决策者,即对是否购买、为何购买、怎样购买、去哪里买等方面的购买决策作出决定的人。接着是购买者,最后是使用者。例如父母购买孩子使用或情侣购买送给对方,职员购买送给上司等。一些相对高档昂贵的产品主打是此类消费人群。
3以焦点小组法调查研究年轻人对旅游商品的认知
(1)目标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要做到:了解年轻人每个月能从家庭中获得的零花钱数额,从而了解年轻人对于旅游商品消费的消费能力;了解年轻人的主要旅游商品消费方式,喜好的旅游商品消费内容,确定发展年轻人旅游的产品。
(2)研究目的:
①了解年轻人对于旅游商品消费的消费能力;
②了解年轻人的主要旅游商品消费方式;
③了解年轻人喜好的旅游商品消费内容。
(3)人员构成:
组织人员:耿丹在校学生;
受访者:耿丹学院在校大学生。
(4)调研方法:
小组座谈会;男女各十个人。如图1所示。
(5)样本量及构成:详见表1。
(6)调查结果
每月零花钱不同对旅游商品的看法:详见表2。
性别不同对旅游商品的看法:详见表3。
4年轻人购买旅游商品分析
(1)为了纪念旅行经历
年轻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旅游怀有极大的兴致。所以在旅游过程中遇到能够记录下此次旅行的商品,例如漂流时工作人员拍下的照片,与当地穿着传统服饰人的合影等,多数年轻人都会购买。
(2)带有地方特色
现在年轻人通过网络搜索自己中意的旅行地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旅行过程中想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所以带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更能使购买者融入到当地的氛围中。
(3)引入注目的特殊商品
年轻人的个性化趋势明显,年轻人在旅行时除了参观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还会留意景点周围的摊位,如果摊位上摆放特别新颖且个性化突出的商品,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一般年轻人都会选择购买。
(4)便宜实惠的带有地方特色的商品
年轻人仍属于消费一族,他们的费用大多数来自于家庭。在没有固定工作前,旅游消费对于年轻人而言在现阶段仍是属于奢侈消费。他们渴望外出旅游,但由于经济来源的制约,消费能力不高,因此,他们一般对旅游商品的条件要求不高。在给朋友选择旅游纪念产品时,年轻人大多数都舍选择便宜且实惠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型纪念品。现代年轻人旅行时都会选择轻装上阵,行李箱能轻最好,旅行纪念品上不会浪费太多的空间,所以带给朋友的纪念品越小越精致最好。
5总结
在重视环保的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转向旅游及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向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出路。旅游业及旅游商品本身就是极具潜力、亟待开发的一块巨大的经济蛋糕。通过对旅游业及旅游商品购买主力军——青年人面对旅游商品的消费行为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旅游商品的开发应具有地方特色,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成本和价格。旅游商品的设计应该体现出纪念性,并在造型上具有个性化的设计风格。通过以上措施才能真正的吸引年轻人去购买旅游产品,从而发挥旅游产业的巨大经济潜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旅游教育出版.2014
[2]李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台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3]周武忠.中国当代旅游商品设计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
研究焦点 篇6
1 多焦点人工晶体背景介绍
多焦点人工晶体是通过折射和 (或) 衍射的光学原理, 使经过多焦点人工晶体的光线产生两个或者多个焦点, 期望在获得较好的远视力的同时, 对近视也有一定帮助。多焦点人工晶体根据设计原理不同, 分为折射型和衍射型。
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一般前表面由3~5个非球面同心环构成, 后表面为光滑球面, 光学面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屈光力, 使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由远到近较广泛的焦点范围。衍射型多焦人工晶体一般前表面为光滑球面, 后表面有20~30个同心圆性质的显微坡环, 利用光的衍射原理, 形成近或远焦点[1,2]。
人眼实施白内障手术后, 原有的自然晶状体被人工晶体所取代, 但由于人眼睫状肌收缩能力依然存在, 这会使得植入的人工晶体在眼内能有一定幅度的移动距离[3], 因此, 分析晶体位置移动和瞳孔直径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多焦点人工晶体的结构特殊性, 患者瞳孔大小、后房长度、中心偏差、光学倾角等使用参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大于对单焦点人工晶体的影响[4,5], 其选配的难度要远大于单焦点人工晶体, 如果术后不能根据患者情况选配合适的多焦点人工晶体, 不仅不能提高远近视力, 反而会带来对比灵敏度下降、眩光和光晕等视力并发症, 影响术后效果。因此, 根据病人的实际条件合理设计和选择多焦点人工晶体非常重要。
2 研究思路设计
本文选用临床中具有代表性的折射型多焦点后房人工晶体Re Zoom MIOL作为试验对象。该晶体为AMO公司产品, 临床应用广泛, 主要应用于白内障摘除后患者的视力矫正, 它由聚丙烯酸酯类材料制成三片式结构, 全长13 mm, 光学区直径6 mm。首先, 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取得其三维信息, 在ZEMAX软件中, 将Re Zoom MIOL的数据代入Liou&Brennan人眼模型替换原有的晶体数据, 建立起新的MIOL模型。针对影响光学成像质量的关键参数, 在ZEMAX软件中采用光线追迹的方法对瞳孔直径、偏心、后房深度和植入角度等参数变化进行模拟和计算, 获得理论的MTF。研究思路, 见图1。
3 试验实现
本文选用Liou&Brennan人眼模型作为基础模型。主要是该模型是根据较新的生理解剖数据建立的, 使用范围广泛, 较为接近眼睛的解剖结构。该模型可以简单描述为:角膜前后面的曲率半径为7.8 mm和6.7 mm, 折射率1.363, 厚度0.52 mm;房水前后面的曲率半径为6.7 mm和10.0mm, 折射率1.321, 厚度3.2 mm;瞳孔半径为1.5 mm、厚度0.1 mm, 沿着X方向偏心-0.5 mm;为了简化计算, 晶状体被看成为后面的曲率半径为10.0 mm和-6.0 mm, 折射率1.401, 厚度3.7 mm的简单透镜;玻璃体后面的曲率半径为-6.0 mm和-11.0 mm, 折射率1.322, 厚度16.58 mm;视网膜的曲率半径为-11.0 mm。
根据三维扫描结果分析, Re Zoom折射型MIOL基本结构为5个同心圆折射区带。由于扫描设备精度有限, 忽略最边缘同心圆的检测结果, 其余4个同心圆的组成, 见图2。具体结构参数如下: (1) 位置0~1.05 mm, 半径R=5.8014 mm; (2) 位置1.05~1.7 mm, 半径R=6.2042 mm; (3) 位置1.7~2.2 mm, 半径R=6.5449 mm; (4) 位置2.2~2.5 mm, 半径R=3.2265 mm。将上述结果带入Liou&Brennan人眼模型, 建立起新的MIOL眼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 利用光学原理, 绘制人眼在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后的光学系统MTF曲线, 并分析后房深度、瞳孔直径、偏心和倾斜等参数变化对MTF的影响。
3.1 后房深度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患者的后房深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工晶体植入人眼后的位置, 因此, 研究不同后房深度下的成像质量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模拟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人眼后, 在后房深度不同的情况下, 计算MTF曲线。在本模型中, 将后房深度简化定义为人工晶体对于角膜的距离, 多焦点人工晶体在后房深度分别为7.6、7.7、7.75、7.8、7.85、7.9、8.0 mm时, 理论计算MTF的结果, 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 MTF值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并且植入人眼后, 在后房深度7.8 mm时MTF值在所有曲线的最上方, MTF值最大, 成像效果最佳;偏离后, 在偏离值一定时, 在低频段向前偏离 (向角膜方向移动) 时MTF的值明显大于向后偏离的情况。也就是说, 针对后房深度较小的患者来说, 植入MIOL后, 其对物象轮廓的感知能力要好于后房深度较大的患者。
3.2 瞳孔直径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瞳孔是调节人眼通光量的重要结构, 普通人瞳孔的调节范围为2 (强光下) ~8 mm (黑暗条件下) 之间, 此外, 瞳孔大小还与年龄、屈光状态、精神状态等有关。模拟多焦点人工晶体模型植入人眼后, 患者瞳孔直径不同时, 计算MTF曲线。对于瞳孔直径分别为2、3、4、5、6、7、8 mm时, 理论计算MTF的结果, 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 MTF值总体趋势是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其中瞳孔直径为2、3、4 mm时, 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而减小;瞳孔直径分别为5、6、7、8 mm时, 在频率约25~50 c/mm区间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并且瞳孔直径分别为2 mm的MTF曲线处于所有曲线的最上方, MTF值最大, 成像效果最佳;偏离后, 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加MTF变小, 直到6 mm后, 在0~30 c/mm范围内, 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加, MTF增大。
3.3 偏心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MIOL在理想状况下植入人眼后, 相对人眼视轴不会产生倾斜和偏心。但是实际中, 由于手术及睫状肌收缩等原因, 植入的MIOL在人眼内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心和倾斜, 如Hayashi等[6]认为, 即使在正常情况下, 植入的人工晶体在人眼内也会有3°的倾斜和0.3 mm的偏心。根据统计, 偏心1.02 mm, 倾斜9.65°可引起患者明显视觉不适[7], 因此, 本文选择在0.1~1.1 mm偏心范围和1°~15°倾斜角度范围内模拟多焦点人工晶体模型植入人眼后的状况。对于不同程度的偏心, 计算MTF曲线如下。对于单一方向偏心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9、1.0和1.1 mm时, 理论计算MTF的一系列结果, 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人眼后单一方向偏心不同时, MTF值总体上的趋势是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其中偏心分别为0.1、0.2、0.3 mm时, 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而偏心分别为0.4、0.5、0.6、0.7、0.8、0.9、1.0和1.1 mm时, 在频率<7 c/mm的区间内随频率增加迅速减小, 约7~20 c/mm区间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进一步证实了偏心0.3 mm以内可以基本认为是手术比较成功的情况, 不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偏心为0.1 mm时的MTF曲线处于所有曲线的最上方, MTF值最大, 效果最佳;随着偏心程度的增加而MTF的值变小。
3.4 倾斜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如上所述, 即便在比较成功的白内障手术后, 人工晶体在人眼内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倾斜。多焦点人工晶体模型植入人眼后, 模拟光轴方向即Z方向不同程度倾斜的状况, 计算MTF曲线。对于光轴方向倾斜夹角分别为1、5、10、15、20、30°时, 理论计算MTF的一系列结果, 见图6。从图6可以看出MTF值总体上的趋势是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但是在30°以内, 不同植入角度的曲线基本重叠。可见, 在光轴方向的单一倾斜对成像质量影响不大。为此进一步研究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在两个方向倾斜时的情况。
注:因各角度曲线基本重叠, 因而图中曲线实际为各曲线重叠后结果, 而非单一曲线。
模拟多焦点人工晶体模型植入人眼后在两个方向倾斜, 即沿着z和x轴倾斜的情况, 计算MTF曲线。对于沿着z和x轴倾斜角分别为 (1, 1) 、 (3, 3) 、 (5, 5) 、 (7, 7) 、 (9, 9) 、 (11, 11) 、 (13, 13) 、 (15, 15) °时, 理论计算MTF的一系列结果, 见图7。从图7可以看出多焦点人工晶体模型植入人眼后沿着z和x轴不同程度倾斜时, MTF值是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并且倾斜角度越大MTF值越小;倾斜角度在3°以内, 倾斜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根据Hayashi、Auran和Uozato等人对人工晶体在眼内倾斜和偏心的测定结果, IOL倾斜3°可作为白内障术后较为成功的情况[8], 与此次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4 结语
本文主要基于光学成像理论, 结合多焦点人工晶体的结构特点, 通过对影响多焦点人工晶体成像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软件模拟, 在ZEMAX软件中实现对后房深度、瞳孔直径、偏心、倾斜等关键参数变化情况的模拟, 计算理论光学传递函数MTF, 分析参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状况。
根据软件模拟及分析, 结果主要如下:Re Zoom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人眼后, 后房深度、瞳孔、倾斜和偏心对成像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中对于后房深度7.8 mm、瞳孔直径2 mm左右的患者, 佩戴效果最佳, 随着瞳孔直径和后房深度的增加, 成像质量逐渐下降。由于临床难免在选择人工晶体时存在偏差, 在后房深度偏差值一定时, 后房深度较小的患者佩戴效果优于深度较大的患者。另外, 由于手术及患者自身条件的各种影响, 术后出现的晶体倾斜和偏心, 理论上都会引起成像质量的下降, 但是在倾斜范围3°、偏心0.3 mm以内, 对成像效果的影响不大, 不会引起患者视觉上的不适。此外, 在单一光轴方向上的倾斜与在空间内的倾斜相比, 前者对成像质量影响较小, 基本可以忽略。这些研究结果对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选配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针对临床中比较关注的瞳孔直径和后房深度等条件, 本课题计划进一步深入研究, 同时进行实验室模拟和临床比对等分析, 以期获得更加全面丰富的结果, 为今后的多焦点人工晶体研究和临床使用提供更全面的参考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晓苏, 徐美芳, 郭梅清.人工晶体材料特点计设计新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 (48) :9793-9796.
[2]陈超, 施玉英, 王永华.多焦点人工晶体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 2008, 43 (12) :35-36.
[3]朱海丰, 张亚萍, 李书光, 等.非球面人工晶体设计及人眼瞳孔对其光学性能的影响[J].应用光学, 2010, 31 (4) :34-35.
[4]曾明兵, 刘奕志, 柳夏林, 等.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眼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7, 25 (3) :253-256.
[5]Bellucci R, Giardini P.Pseudo-accommodation with the 3M diffractive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a refraction study of 52subjects[J].J Cataract Refractive Surg, 1993, 19 (1) :32-35.
[6]HAYASHI K, HARADA M, HAYASHI H, et a1.Decentration and tilt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ilicone, and acrylic soft intraocular lenses[J].Ophthalmology, 1997, 104 (5) :793-798.
[7]陆斌, 沈泽民.后房型人工晶体倾斜和偏心的活体测量及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 1999, 35 (1) :40-42.
学习风格理论的研究焦点及新思路 篇7
“学习风格”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塞伦1954年在研究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时提出的。西方国家对学习风格的研究, 主要经过了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 又被称为早期形成时期, 时间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西方的众多专家学者重点分析研究了学习风格的定义以及各类不同的学习和认知方式。
第二个时期, 又被称之为近期发展时期, 时间为20世纪70代至90年代。这一时期对学习风格研究侧重点发生了转变, 主要侧重于对学习风格的划分、构成学习风格的几大要素以及如何对学习风格进行度量。
第三个时期, 又被称之为现代成熟时期, 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在这一时期里, 在研究学习风格的同时, 学者们考虑到了性别、文化以及学习成绩等因素。
学习风格这一名词进入国内的时间较晚, 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内盛行。在其萌芽阶段, 主要是从国外引进为主。之后, 由于国家逐渐开始关注学习者之间的不同, 从总体上看, 国内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实证研究、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 并且在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居多。
二、学习风格理论的研究焦点
(一) 学习风格的概念
学术界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已着手开展此类研究。然而, 尽管最初的研究至今已几近半个世纪, 就什么是学习风格这一概念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西方不少学者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以及独特的研究视角回答了什么是学习风格这一问题。Thomas Bello (1991) 有言, 对于学习风格的定义有各种各样的版本, 差不多可以和这一理论的专家学者的数目持平。举例来说, Keefe (1980) 站在信息加工的视角回答了什么是学习风格这一问题。根据他的观点, 所谓学习风格指的是由学习者所特有的认知与情感等构成的, 能够充分反映学习者怎样对信息进行感应, 并同学习环境加以互动的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学习方式。在他眼中,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感受和认知学习环境的一种方式, 同时也是学习者对所处的学习环境所进行的互动以及对学习环境进行反映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从我国的研究来看, 学术界普遍较为认可谭顶良 (1995) 先生对学习风格给出的概念, 根据他的观点, 所谓学习风格, 指的是学习者始终保持的具有个体特性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结合了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倾向。有些学习策略以及倾向会受到学习环境以及内容的影响, 并随之发生改变, 然而另一些则不会, 呈现出持续性和连贯性。那些长期以来保持着持续和连贯的学习策略和倾向结合在一起, 便是学习者所具备的其所特有的学习风格。
总之关于学习风格的定义不胜枚举, 但几乎所有的对学习风格的定义都涵盖了两方面特征, 即承认学习风格具有独特性以及稳定性。但不意味着他是恒久不变的, 其依旧能够进行重塑。
(二) 学习风格的形成和特点
学习风格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生理方面的先天因素, 同时也存在着后天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者基于个人的生理特征, 然后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被家庭、社会教育所影响, 并逐渐形成具有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学习模式。因而可以认为, 学习风格的形成不仅受到学习者个人生理因素等内因的影响, 同时也被学习环境等外因所左右。其中, 外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内容, 分别为:1.自身性格;2.思维方式;3.观念意识等等。比较内外两种因素, 可以发现:内因在学习风格的形成上起决定性和主导型作用, 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内容:1.学习者自身性格;2.学习者思维方式;3.学习者观念意识等。基于内因而形成的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而基于外因而形成的学习风格则容易随着学习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而受到影响。
就学习风格的概念以及构成要素来看, 我们能够归纳出学习风格具有四方面的特性。
首先是独特性。由于学习者自身的生理特性, 以及学习环境的差异性, 导致每个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所以每个人的学习风格都带有自身的特性特征, 因此具有独特性。
其次是稳定性。由于学习风格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是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 受内外因素影响而逐步养成的, 因而在形成之后通常不会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变化, 同时也不容易受到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三是可塑性。当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形成后, 并非恒定的, 其同样具有可塑性。学习风格不可避免的存在长处和短处。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 其学习风格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是直接性。学习风格的形成同学习活动的开展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性, 同时, 学习风格也会在学习活动上直接体现出来。而性格等其他方面因素均不会直接在学习活动中显现, 而是将学习风格作为载体, 透过学习风格展现出来。
(三) 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由于研究者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学习风格进行研究, 因而不同研究者所划分的学习风格要素也各不相同。举例来说, Rita?Dunn&Kenneth?Dunn (1975年) 在对学习风格要素进行研究后将之划分成五类, 分别为:1、环境类要素;2、情绪类要素;3、社会类要素;4、生理类要素;5、心理类要素。环境类要素指的是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倾向性和喜好, 比方说学习者在学习时更喜欢安静的环境还是吵闹的环境;喜欢较为强烈的光线还是较为柔和的光线;倾向于什么样的坐姿等等。情绪类要素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分别是:1、学习动机;2、学习持久性;3、学习责任心等。社会类要素主要指的是学习者倾向于怎么样的学习方式, 是自己一个人学习还是结伴学习等等。生理类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感观上的偏好;2、习惯性生理反映;3、时间节律等。心理类要素涵盖以下内容:1、大脑的分析和综合;2、情绪上的沉思和冲动;3、左右脑的倾向性使用等。
就谭顶良 (1995) 的视角来看, 学习风格的划分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即心理、生理和环境。其中心理又囊括三大要素, 即情感、意动和意识。对于学习者而言, 情感要素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涉及学习者的兴趣、好奇心以及焦虑程度等。意动涉及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基本能力以及学习持久性等。意识指的是学习者加工、识别和归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就生理层面来看, 每个人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不同, 随着外界信息和规律的改变, 人体生理反应也不尽相同。如:面对外界声音、温度和光线等外在条件, 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感觉。环境主要指的是学习者学习采用的方式, 比如:结伴学习、独立学习或者竞争等。
(四) 学习风格的基本类型
关于学习风格的基本类型, 在有关学界也并未做出统一的界定。从上世纪开始, 学者们就根据学习构成要素、自身研究目标等对学习风格进行了分类研究, 不同的人分类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范畴和基础两方面。就学习者们不同的认知方式而言, Kagan (1964) 提出了两大基本学习风格类型, 即冲动型以及沉思型。Pask (1972) 认为学习风格分别有分析型以及综合型两种类型。而Oxford (1991) , 从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不同表现特征出发, 分别以个性、认知以及感知等方面对学习风格进行了界定, 共总结出11种基本类型。我国专家廖泽英 (2000) 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 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践, 并根据四个不同的维度 (具体包括感觉通道以及认知方式等) 来界定学习风格, 他认为学习风格共有18种不同的基本类型。但是, 据统计常见的分类有四种, 即感知型、个性型、认知型和情感型学习风格。
(五) 学习风格测量的研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国内外学者就开始重点研究学习风格测量。自有关学界人士提出学习风格这一概念开始, 许多学者以及研究人员就投入到了设计以及开发测量学习风格的工具当中。但是, 因为关于学习风格的理论过多, 而且并不一致, 目前还未有一个为大家都认可的理论, 所以, 测量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Dunn (1975) 开发并推出的Learning Style Inventory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测量工具。这一测量工具是一份调查表, 其中共有100道题, 该测量工具主要针对的人群为中小学生。另一个为人们熟知的测量工具正是Keefe (1986) 开发的LSP, LSP也是一份调查卷, 其中共有126道题, 这一测量工具主要针对以下几大要素:分别是生理、认知以及情感同学习者之间的关联。其他几个人们相对熟悉的测量工具有:Reid (1984) 开发的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 Questionnaire, 该调查卷中共有30道题, 其重点针对学习者通过何种感知方式来收获信息;还有就是Oxford (1993) 所开发的Style Analysis Survey:Assessing Your Own Learning and Working Styles, 该测量工具主要针对学习者的三大要素进行测量, 分别是生理、认知以及感知。
Dunn (1998) 在接受访谈的时指出, 教师如果没有工具是无法明确学生的学习风格究竟是什么, 借助于测量工具获取相关信息, 才能获息学生的学习风格, 因此, 测量工具的全面性是有效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决定性因素。据2004年的统计可知, 对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的开发已经达到了70多种, 但是, 这70多种工具是否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与可靠性却未被证实。
Kolb所开发的学习风格量表 (LSI) 自诞生以来学术界便一直对其信效度表示怀疑。在最近十几年的研究中, LSI的信效度研究文献众多, Hwang (2002) 等人将110篇LSI实际运用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 LSI的信度人受到研究者的运用背景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LSI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有效性, 并非一款普适性量表工具。Brew等人的研究则表明, LSI的效度会受性别影响, 针对女性来看, LSI的因子分析结果与KOLB的理论吻合, 因此, 效度较高;但是针对男性来看, LSI的效度却不尽如人意。
研究者的研究不仅是针对旧量表的验证, 同时还开发了新的量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新量表有学习和工作风格量表 (LWST, 2000) , 这是一款自陈量表, 适用于经济学对个体学习风格与偏好工作条件方面的研究, 在该量表中, 学习与工作风格被分为生理、社会、环境、表达方式、工作特性等五个部分, 最终体现出25种不同的风格类型。
(六) 学习风格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结合
1、成绩差异与学习风格
Collinson (1988) 通过研究发现, 成绩优秀的更偏向于独立的学习环境, 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偏向于正式的学生氛围。李冬耘、毕丽 (2006) 研究的对象为41个非专业学生, 研究感知风格、认知风格对词汇记忆与阅读理解的影响, 结果发现成绩优秀者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 使用主导渠道搭配一两个辅导渠道展开学习; (2) 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生方式,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3) 对于语法的学习不会出现抵触心理。
Fox (1999) 等人以家庭财务课程为实例进行研究, 以评估学习风格与教育产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学习风格对学生的成绩并没有直接明显的影响。另有研究者从生物、商学等多个专业进行研究, 最终的研究结果与此相似。
2、性别因素与学习风格
张厚粲 (1988年) 等研究显示, 性格因素所引发的学习风格差异在中学阶段表现的较为明显, 相比于女生而言, 男生的独立性普遍较高。李秀明、马素红、彭圣 (2006年) 将研究范围限定为山东曲阜师范大学, 面向184位在校大学生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 结果表明, 认知风格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性格差异, 女生往往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主要在于其在感情以及直觉方面较为敏感, 而男生则在感觉与思想方面较为敏感。与之相对, 颜延 (1997年) 则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3、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
我国专家陆根书 (2005) 跟踪调查了2394名在读的工科高校生, 在对这些高校生进行了大量研究之后, 他得出, 高校生的学习风格同他们的成绩有着很大的关联, 风格不一样的学生, 成绩也不尽相同。事实上, 早在1975年, Dunn夫妇就提出了类似的理论, 他们认为在教学的实践当中, 有效的结合学习风格理论, 能够极大的帮助到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我国学者谭顶良同样有这样的观点, 他认为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来施以不同的教学风格, 以此来最大化的提升教学的质量, 还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改进其学习风格。李池利 (2014) 将研究的对象确定为新成立应用型高等院校非专业类的在校生, 研究其感知学习风格偏好的情况, 最终结果显示, 学习成绩与感知学习风格之间毫无关联。
4、文化背景与学习风格
Reid (1990) 研究表明, 从英语学习风格来看, 文化背景因素发挥出了较强的影响作用, 视觉型学习风格受到了越南以及中国学生的广泛青睐。《日本人汉语学习研究》 (2008年) 为王顺洪的代表研究作品, 他将研究目光着眼于日本人, 就这一民族的汉语学习活动展开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 将这一民族的学习特点总结为如下几点, 分别为:不爱开口、谦虚踏实、尊师守纪、埋头努力。
进入21世纪, 研究者针对各民族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影响开始跨国界研究。Anupam Jaju等人以美国、印度与韩国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在商学院大学生中, 这三个国家的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 研究的结果表明, 三个国家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美国大学生以反思观察、具体经验的风格为主;印度学生更偏爱主动实践型的学习以及抽象概括化的风格为主;韩国大学生则是以反思观察、抽象概括的风格为主。Honigsfeld (2003) 以百慕大群岛、匈牙利、巴西、文莱、菲律宾五个国家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最终的结论与Anupam Jaju等人的研究结论相似。
学生的学习风格受先天遗传与后天生活学习经历的双重影响, 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风格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但是, 同一个文化群体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价值观趋同, 因此, 学习上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已经证实了这一结论。
5、第二语言学习风格研究
从定义上来讲, 第二语言学习风格指的是在学习其他语言的过程中, 学习者表现出的学习方式以及认知特点, 具备三项特性, 分别为个性化、稳定性、总体性。此研究推动了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工作, 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了重点强调。瑞德 (1984年) 也在第二语言学习风格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创造性地提出了语言教学中学习风格的概念, 并就场依存以及场独立这两种认知风格特点展开了重点的探究, 对学习策略以及学习风格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关于国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研究, 具备代表意义的研究成果有:易红 (2009年) 将研究目光着眼于在华学习汉语的中亚留学生, 研究对象为325名此类学生, 对其展开了细致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 结果显示, 合作型认知风格、序列型认知风格是中亚留学生的典型认知风格, 与此同时,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 此类学生大多倾向于视觉型感知风格以及触觉型感知风格。
(七) 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风格研究
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之下, 教育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电子产品层出不穷, 使计算机在教育中的角色不断演变, 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模式趋于普及, 数字化教育时代里, 学者与专家将面临新的研究课题。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展开对学习风格的深入探讨成为当前一大热门课题。
西方学者在针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其分为多个方面展开研究, 从学习风格对网络教育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满意水平、学生的学业成绩等多个方面着手研究。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 学习风格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学习现状会产生较大影响。有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示, 在网络教育环境下, 学生的同化与顺应学习风格会对其成绩产生好的影响。
网络教育环境下, 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研究结果并未统一。Du Yunfei (2002) 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 学习风格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满意度。Stokes (2003) 等人的研究结果却与之相反,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 学习环境不会受到学习风格的影响。那么, 学习环境会否受到学习风格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这将是未来研究的一大方向。
(八) 学习风格理论在职场的应用研究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 多数是以理论研究为主, 实证研究较少, 我们检索到两篇实证研究的文献, 一篇是针对飞行员为研究对象, 另一篇则是以部门经理为研究对象, 最终的研究结果与Kolb的观点吻合, 即认为学习风格与不同的职业类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的结果显示, 飞行员主要是整合型学习风格与同化型学习风格, 而部门经理的学习风格可以直接预见LAMTK成绩, 抽象概括化学习风格以及主动经验型学习风格的成绩较好。
目前的研究结果中以学习风格在职场中的重要性为研究的重点, 但是, 学习风格理论最终是以教育为基础进行研究并全面发展的, 教育领域与职场领域的理论应用并不完全相同。有研究者指出, 将学习风格理论运用到职场领域的做法具有盲目性, 而且未曾获取科学的证实。同时目前的测量工具都是以教育领域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编制, 对职场领域的适用性并不强。
三、学习风格研究的新思路
从上述的研究焦点问题论述我们可以看出, 学习风格理论的研究越来越注意与其他因素之间相结合的研究, 例如学习风格与成绩、文化、第二语言教育之间的相结合, 以及与新领域网络教育和职场领域之间的结合。但是, 从目前的眼就看, 结合的双方中, 学习风格理论有强大的理论学科基础, 但是其他方面却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 只能依靠作者的逻辑分析, 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作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笔者所在学院为预科教育学院, 预科教育学院点是学生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 特别是近两年有大批来自南亚的预科生在学院就读, 根据课堂观察, 他们的学习风格呈现着很多相似的特点。只有了解这一地区学生的学习风格, 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而一般来说同一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个性模式总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即文化价值观。所以在对外汉语领域, 研究学生的汉语学习风格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能够帮助汉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预判断, 使他们在汉语教学中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进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也能够帮助留学生正确分析自身的学习风格,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这对于提升他们的汉语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文化价值观与学习风格之间的对比研究, 国内学者已有很多相关成果, 我们在前面的叙述中已经提到了。但是, 文化价值观没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研究相关性也仅仅是依靠作者的论述, 并没有一个合理的数据参考对照来判断之间的相关性。纵观国内外关于文化的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是分析一个地区文化价值观非常有力的理论支撑。例如赖红玲 (2012) 文借用霍氏的文化维度模型中的中美两国的数据, 具体解读了中美两种文化现象的深层差异, 为两种文化的有效交流提供帮助。刘佳汇 (2011)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式来分析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取向。李燕 (2014) 借助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比较分析了中日文化之间的不同。由此可见, 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为依据, 分析文化差异的研究很多。
霍夫斯泰德在20世纪60年代末领导了一个针对IBM公司在全球70多家子公司的雇员进行的, 以雇员行为、价值观念以及合作方式差异等研究为对象的大型文化差异研究项目。该调查基于的逻辑是, 能够在IBM公司工作的工作人员, 无论其来自哪个国家和地区, 都应该具有相似的教育背景和智力水平, 甚至会有比较相近的个性特点。因此, 在调查问卷中, 针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反映的将更多是文化对于他们的影响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差异。霍氏的文化维度主要分为以下5个方面:
(一) 权利距离
权力距离指的是一个社会、组织或者机构中掌握权力较少的那部分成员对权利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霍夫斯泰德的研究表明, 权利距离大的国家, 社会等级分明, 组织机构层级清晰。而权利距离小的国家和民族, 社会等级差别不大, 组织机构中的等级区分主要是基于管理的方便。
(二) 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个社会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情境的畏惧程度, 以及通过措施、制度等来消除这些不确定性及模糊情境的倾向。霍夫斯泰德的调查表明, 不确定性规避高的民族把生活中的未知、不确定性视为大敌, 千方百计加以避免, 而不确定性规避低的民族则采取坦然接受的态度。
(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社会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 社会中每个人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 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集体主义”社会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 其中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 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人员的照顾, 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保持绝对的忠诚作为回报。
(四) 社会的男性化与女性化
“男性化”倾向是指社会中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差别清楚, 男人应表现得自信、坚强、注重物质成就, 女人应表现得谦逊、温柔、关注生活质量;“女性化”倾向则是指社会中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互相重叠, 男人与女人都表现得谦逊、恭顺、关注生活质量。男性化社会以更加传统和保守的方式定义性别角色, 而女性化社会对于男女两性在工作场所和家庭中扮演的大量角色则持较为开明的观点。
(五) 长期-短期导向
霍夫斯泰德理论下的第五个文化维度基于对世界上23个国家的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得出。这项研究结合了儒家文化因素, 使用的是由中国学者设计的调查问卷。长期导向性、短期导向性体现着一个民族对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价值观, 表明了一个社会的决策是受传统和过去发生事情的影响程度大还是受现在或将来的影响程度大。长期导向强调节俭和坚忍不拔, 为了实现目标, 以坚强的毅力恒久忍耐, 拼搏到底。短期导向强调的是个人的守常, 尊重传统, 着重眼前的利益, 注重负担社会的责任。
霍氏理论用五个维度很好地阐释了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的文化差异, 并且霍夫斯泰德用大量的数据和调查证实了这一的理论。所以霍氏理论可以作为一个科学的依据去研究国家或区域的文化价值观。对于研究对象是学习风格的研究来说, 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学习风格与其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所以霍氏的理论并不是研究对象, 它只是研究工具, 也就是说利用霍氏理论及霍夫斯泰德的调查研究方法分析某一地区的文化维度, 目的是科学地分析文化价值观。霍氏理论与学习风格理论的结合体现在如几个方面:
首先, 在霍夫斯泰德的调查中, 有104个国家文化维度的调查结果, 这些结果可作为分析某一地区或者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其次, 霍夫斯泰德在《文化与组织》这一本书中, 从各个角度明确地分析和阐释了五个维度不同类型的文化价值观的特点。每一个维度的视角不一样, 但五个维度均有在学校和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所以根据霍夫斯泰德描述出来的特征, 我们可以分析出每一维度下每个类型所倾向的学习风格。张虹 (2015) 从霍夫斯泰德五大文化维度入手, 解读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及其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影响。她分析了每一个维度下的学习风格的特点, 认为文化会影响学习风格。在高权力距离的环境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很强, 教学过程应当与教师为中心, 教师主导所有的交流, 学生应当严格尊重纪律, 课堂上主要是教师在说话。根据学习风格类型的描述, 我们可以看出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偏爱通过听觉接受外界信息, 他们更愿意听信息, 更愿意接受声音的指导。这一特征与高权力距离国家学生的学习特点相匹配,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高权利距离国家的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感知性学习风格方面对应为听觉型学习风格。再比如高权力距离国家的学生会对教师言听计从, 对于他们来说, 一个人的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优秀程度, 所以他们会遵循教师的计划进行学习。而在学习风格的类型中, 序列型学习风格的特点便是喜欢有条理、组织性强的材料, 计划性比较强。所以高权力国家的学生在认知型学习风格方面的特点是:序列型学习风格。由此可见, 每一维度不同的特征都会对应每一个学习风格的特点。
最后, 可以通过对比两组数据, 得出学习风格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如前文所说, 根据霍氏的理论, 我们可以分析出每一维度对应的学习风格, 及霍氏理论对应的学习风格。然后利用学习风格调查量表可以调查出学生的汉语学习风格。最后将这两种风格进行对比, 相符则说明文化与学习风格之间的相关度高, 如果相悖, 则说明文化与学习风格之间的相关度不高。
建国以来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几个焦点 篇8
关键词:同义词,概念,判定,分类,范围
自建国以来学术界对同义词的研究颇热,因此本文对五十多年来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几个焦点进行了整理,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
一、同义词的概念
(一)“意同、近”说
持此观点的有武占坤、王琴、符淮青、罗世洪等,例 :武占坤、王琴“它们(同义词)所指称的事物、现象、关系是相同或相近的。”罗世洪也说“是指包含同一概念而词义上又有各种细微差别的一组词。”
( 二 )“对象同一”说
此观点认为判别同义词的依据是它们是否概括同一对象,较早提出此观点并加以研究的是孙常叙,刘叔新和葛本仪对它有继承。孙常叙认为“同义词是一些能够在同一个原句或意义相近的上下文里,可以彼此代替,表达同一对象而感觉不到有什么意义上的差别的。”刘叔新定义为“不同的词语只要各自的意义所反映的对象的外延一致就互为同义词语。”
但我们认为对同义词不应该简单定义为“意义相同和相近”,因为这与事实不符,也不能用“声音的相同与否”来定义同义词,因为汉语中有声音相同的同义词。
二、同义词的判定
(一)替换法
即 :在某个给定的语言单位中,如果一个词可以被另一个词或若干个词替换而不改变语言单位的基本意义或指称的对象,则这个词与用来替换的词就构成同义词。例如 :波波夫发明无线电。(这里“发明”不能换为“发现” ) 日头出来了。(这里“日头”可以换为“太阳” )可见“发明—发现”是近义词,“日头—太阳”是同义词。
(二)从意义成分的异同来看
符淮青通过充当句子成分的对比认定同义词。刘叔新提出确定不同的词语互有同义关系,依据的是它们指同样的事物对象。例如 :威望—声望,威望强调有使人十分敬佩钦仰的能力,带有敬重态度色彩 ;声望强调名声很大,还反映令人敬畏、慑服这一次要特点,带有书面语色彩。
(三)同形结合法
这一方法最早由刘叔新提出,即采用以逻辑及加词性为基础来确定是否指同样对象。对于甲、乙两个词语,若依据逻辑、常识、和语法来说,“甲 + 丙”和“乙 + 丙”指同样事物,则可以确定甲和乙有同样的对象,为同义词语 ;若不指同样的事物,而甲和乙本来在意义上相近,则互为近义词语。
(四)语素分析法
即将词拆分成语素,根据相同的语素了解词义相同的地方,根据不同的语素辨别其差异。符淮青举例如 :阻止—制止“阻”为“阻拦”,“制”为“用强力约束”,所以“阻止”指“使停止行动”;“制止”指“强迫使停止”,有强迫义。
三、同义词的分类
(一)同义词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持此观点的是武占坤、王琴,符淮青,黄伯荣、廖旭东,罗世洪等。武占坤、王琴根据有无色彩差异把同义词分为有色彩差异的等义词和无色彩差异的等义词。符淮青把同义词分为等义词和同义词两类。
(二)认为同义词与近义词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分别进行分类
持此观点的有孙常叙、刘叔新、葛本仪。孙常叙把同义词分为无条件同义词和条件同义词两类,无条件同义词是对同一内容重复造词的结果,例如 :日头—太阳 ;条件同义词是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不同造词,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同义,分为交搭同义词和类属同义词。
刘叔新则依据成员之间同义关系的不同表现情况分为等义组和一般同义组。等义组成员彼此之间意义的外延与内涵完全一致,例如 :星期二—礼拜二,这是词汇规范化工作的内容 ;一般同义组是成员之间在意义内涵上同中有异地对照和制约。
葛本仪把同义词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完全同义词,也叫等义词,例 :嫉妒—妒忌。第二类是不完全同义词,又分为六小类,例如 :语体色彩(祖母—奶奶);感情色彩(孩子—宝宝);外来色彩(出租车—的士);形象色彩(羡慕—眼馋);时代色彩(保姆—老妈子);地方色彩(白薯—红薯—地瓜)。第三类是义项对应同义词,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词,从整体上讲它们意义并不同,但却可以在某个义项上形成对应关系,成为同义词。第四类是言语同义词,例 :一个人指着一束菊花说 :这花真好看。此时“花”与“菊花”形成言语同义词。
但我认为言语同义词和类属同义词都不算是同义词,而是应该将之看为一种修辞现象。
四、同义词的范围
在罗世洪看来,首先等义词不应看做同义词,他说“词汇中少数的意义完全等同的词,不应看做同义词,这些词,比如一些方言词和外来词……是语言规范化得对象,应该被淘汰。”其次,类属同义词不属于同义词。再次,词性不同的词也不是同义词。最后,分别表示不同社会制度中有本质差异的词不是同义词。
研究焦点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 0 1 4年3月-2 0 1 5年3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 0 0例 (1 3 5眼) 作为研究对象, 均接受相同术式的白内障手术, 其中男性4 8例 (6 3眼) , 女性5 2例 (7 2眼) , 年龄3 5~8 1岁。对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 包括眼压、眼底、视功能[3]。所有患者术前状态无明显差异, 均无角膜疾病和手术史, 眼轴<2 5 m m。
1.2 仪器和设备
Y Z 3 8角膜曲率计 (中国, 南京) ;角膜地形图仪:T M S-4 (T o p o g r a p h ic M o d e lin g S y st e m s, J a p a n) ;A超 (O D M-2 1 0 0 S, 中国, 天津) 。
1.3 测量方法
使用人工角膜曲率计对患者行患眼术前角膜曲率测量, 记录角膜曲率最大值、最小值及测量平均值。同时, 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对患者术前行患眼摄影, 多次摄影取最佳图像, 并选择中央3 m m范围内最陡和最平角膜曲率及散光轴向[4]。另外, 用A超测量患眼眼轴长度, 并连续测量3次, 并计算3次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所有患者均选用同一眼轴长度。最后采用S R K/Ⅱ公式, 将上述两种仪器所测出的角膜曲率值代入公式, 并计算相应的人工晶体屈光度数[5]。上述所有测量均由同一医师操作完成, 以减少操作误差对实验的影响。本项实验采取的手术方式为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后房型植入术。手术晶体均采用光学直径6.0 m m的H O Y A单片式人工晶状体[6]。
1.4 术后观察
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个月, 随访结束后对入组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和测量, 并记录术后3个月的患眼实际屈光状态[7]。并将术前计算所得屈光值与术后3个月的屈光值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 P S S软件对这项研究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种方法测量患眼角膜曲率值及屈光度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 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测量工具下的角膜曲率值比较
两种仪器所测的角膜最大曲率、最小曲率、平均曲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 见表1。
2.2 两种方法计算的理论屈光度与实际屈光度差值的比较
两种仪器测得的角膜曲率而计算的理论屈光度与实际屈光度差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 见表2。
3 讨论
角膜曲率计是利用角膜的发射性原理来测量角膜曲率半径的, 是反映眼部屈光状态的一种重要检查[8]。其应用十分广泛, 尤其在白内障手术应用领域, 临床一般将测得的角膜曲率值和眼轴长度代入相应的公式, 并经计算机处理得到人工晶体的参考数据。角膜地形图是研究角膜前表面的一种系统而全面的定量分析方法, 在白内障手术的方案选择、术前测量、术后屈光度数的变化有着重要意义[9]。所以, 人工晶体的准确测量手术前患眼角膜曲率的准确测量对患者手术后术眼屈光度的精确性有重要影响。
角膜地形图将角膜表面作为一个局部地势图, 借助计算机的辅助, 将角膜形态进行数码化分析, 最终将获得的信息以不同特征的彩图表现出来。它能精确测量并分析全角膜前表面任一点的曲率, 进而检测角膜屈光力。因此, 角膜地形图在白内障手术的方案选择、术前测量、术后屈光度数的变化及预后评价有着重要意义。
这项实验主要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患者术前角膜曲率进行测量, 在检测者及被检测患者术前状态相一致的前提下, 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对样本中患眼角膜曲率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的影响及差别。结果显示:人工角膜曲率计患者术前患眼角膜曲率平均值为 (4 4.8 6±1.3 0) D;使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所得术前患眼角膜曲率平均值为 (4 4.7 8±1.2 2) D, 对其进行统计学t检验, 两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人工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仪在测量角膜曲率方面效果相似, 无明显差异。另外, 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3个月, 并在随访结束后再次测量患眼的屈光状态, 结果显示:人工角膜曲率计术后3个月的实际屈光度与术前计算理论值之差为 (0.7 0±0.2 3) D, 角膜地形图术后3个月的实际屈光度与术前计算理论值之差为 (0.6 3±0.1 9) D, 对其进行统计学t检验, 即两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这两种检测方法均可以保证人工晶体测量的准确性, 且两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别。
由于这项研究所选取的样本量有限, 可能对实验最终数据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另外, 由于白内障手术后患眼的屈光状态和手术方式、计算公式以及测量过程中人为测量误差等很多因素有关, 还需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以弥补其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 这两种检测方法在白内障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 在某些医院不具备角膜地形图仪的情况下, 使用人工角膜曲率计在测量晶体屈光度有关数据的精确度上是同样可靠的。
参考文献
[1]肖伟, 陈明, 盖春柳, 等.不同仪器测量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 24 (4) :407-409.
[2]李炳震, 梁晨, 冬雪川, 等.四种不同方法测量角膜曲率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4, 32 (4) :450-455.
[3]陈星, 于建春, 周丹英, 等.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 2013, 21 (6) :503-505.
[4]杨培星, 刘才远, 丁连娥, 等.角膜地形图和主客观验光测量散光度数及轴位的对比观察[J].安徽医药, 2016, 20 (7) :1352-1354.
[5]陈文静, 张瑞智, 等.三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准确性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 34 (7) :678-680.
[6]金科, 姜洋, 李莹, 等.采用不同术式和切削比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变化[J].协和医学杂志, 2013, 4 (2) :154-159.
[7]陆士恒, 张忆, 吕骄.角膜地形图引导下3.0mm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 2013, 13 (6) :1170-1171.
[8]白继, 刘莛.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现状与进展[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6, 18 (7) :385-388.
战略就是选择焦点 篇10
商场如战场,生存和成功之道在于形成核心优势,企业一定要在某方面聚集,做到最好。
企业若聚焦于某项特定的活动或产品,会形成专家优势,被认为在某方面具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有时候超过实际。这和人们对专家的定义有关 :在特定行业受过更多训练并具有更多知识的人。
相反,通才可能在很多领域中做得很好,但很难获得顾客认同。常识告诉人们,一个人或一个公司不可能成为各方面的专家。
一个教训
很多年前,我在通用电气任职时领教了“专家”的威力。
当时,通用电气提出了一个叫“组合式电站”的解决方案概念 :向电力公司打包推销各类电气组件产品,意图包揽电力设备车间的所有业务,最终在完工后把钥匙交付给客户即可。这是“一站式购物”概念,当时看来是相当不错的战略。
但事实如何呢?电力公司说 :“非常感谢。我们会买GE的涡轮发电机,不过要向其他专业厂家买控制器、转换装置和其他部件。”就算是通用电气──电力发明者,客户还是要另找他途,他们需要各个品类中最好的专家产品。
另一个教训
不单专家购买的行业产品是这样,一般消费品同样如此。
家庭主妇面对一个“GE厨房”时,她会说 :“谢谢。我们会买你的冰箱,不过我们要向厨房帮手(KitchenAid)买洗碗机,向美泰克(Maytag)买洗衣机,还有……”即使在她面前的是GE──电器行业的巨头,家庭主妇还是要各品类中最好的专家产品。
像通用电气这样的通才企业,虽然很有名气,但在市场上的表现是无力的。正因为如此,杰克·韦尔奇自1981年上台以来,便实施“数一数二”战略,不断地聚焦,从通才领域退出。
另一个鼎鼎大名的大品牌,是卡夫(Kraft)食品。然而,当这个品牌对抗专家品牌时,却处处落后:
在蛋黄酱品类,赫尔曼(Hellmann)获胜。
在果冻品类,司马克(Smuckers)领先。
在芥子酱品类,富兰齐(French’s)第一。
在酸奶品类,达能(Dannon)更强。
幸运的是卡夫也有自己聚焦的专家品牌,那就是费城(Philadelphia)奶油干酪。在这个产品的盒子上有卡夫标识,但是人们甚少留意到,顾客以为它是费城某个厂商的产品。
看看零售业
最能代表商业潮流的零售业,印证了聚焦时代的到来。
现在面临巨大危机的是百货公司,那里什么都卖。甘皮奥(Campeau)、虎克(L.J.Hooker)和金倍尔(Gimbel’s)上了破产法庭,赫尔斯(Hills)百货商店申请破产,全球最大的商店梅西百货(Macy’s)也申请破产。虽然还有些百货公司保存完好,但无不面临强大的压力。
州内百货(Interstate)也破产了,然后这家公司看了《定位》一书,决定聚焦经营它唯一赚钱的产品 :玩具。于是州内百货把它的名字改为玩具反斗城(ToysS“R”Us)。现在,玩具反斗城在美国玩具零售中拥有17%的份额,成就今非昔比。
很多零售连锁店开始成功转型,走向了玩具反斗城的聚焦经营模式:集中品类,海量进货。图钉(Staple)办公用品公司和百视达(Blockbuster)录影带出租连锁店,就是这样的例子。
当今在零售业大获成功者,往往是业务聚焦的专家:
里秘(The Limited) :高级职业女装。
嘉普(The Gap) :年轻休闲服。
贝纳通(Benetton) :年轻、时髦的毛棉织服。
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 :性感内衣。
脚锁(Foot Locker) :运动鞋。
香蕉共和国(Banana Republic):高级休闲服。
各类服装连锁店大行其道,昭示我们生活在聚焦时代。
增长的背后
经济学家弥尔顿·弗里德曼说:“我们对增长没有迫切的需要,只有迫切的欲望。”这种情况正在普遍发生。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规模越大就越好,但忽视了“大”背后的公司管理问题。没有经营焦点,盲目追求数字,将引发糟糕的商业战略。这一切源自华尔街的驱动,而在华尔街背后则是贪婪在作祟。
真正的出路在于聚焦,专家企业将无一例外地击败通才企业。因为顾客最终会信任专家,认为一个公司不可能事事精通,而他们需要同类中最好的产品。就像当今的美国航空业只有西南航空公司一家盈利,因为它是专家,它聚焦经营短程直达航班。
聚焦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只有全球化的大品牌和特定领域内最好的专家品牌才能获得成功,介于两者之间的公司都会遇到麻烦。这些公司的规模不足以参与全球性竞争,与小型专家相比又缺乏活力。
聚焦成为专家
专家品牌可以聚焦于自己专长的业务作为定位,区别于竞争对手。
在环境咨询领域,有许多公司提供相同的全方位服务。波士顿一家名叫ENSR的公司与众不同,聚集于专项业务:环境预期收益(EDD)。当发生国际性不动产及商业交易时,这家公司就动用它的全球资源,对交易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估。这种业务不仅把ENSR同其他咨询公司区别开来,而且让其更好地规划企业运作,逐渐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聚焦成功的出版商
有一份叫《海明斯汽车新闻》(Hemmings Motor News)的月刊,一般人所知甚少,但在车迷中它拥有极高地位。这份杂志聚焦于经典汽车,在出版业创下了奇迹。
《海明斯汽车新闻》每月的销量为26.5万份,每年赚取的利润为2000万美元。这份杂志通常为800页,挤满了2万个广告,包括从福特T型车的轴承装置(售价55美元)到1932年产的劳斯莱斯亨利跑车(售价65万美元)。杂志有大量的小型黑白广告,都必须预先付费,而真正可阅读的专栏内容很少,发行部门也很小。
这家出版业最赚钱公司的所有者是特力·艾力奇(Terry Ehrich),他说这个杂志创造了汽车收集和修复的潮流,“我只是骑在好马上的普通骑师”。
这匹马,就是聚焦于一个很强的专家概念。
聚焦成为品类代名词
聚焦品牌的最强大之处,是有可能成为品类的代名词。它不仅代表企业的产品,还代表整个品类。这样一来,人们想要购买某类产品时,就直接想到代表性品牌了。
佳得乐(Gatorade)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聚焦品牌,它在行业中达到了代表品类的程度,人们就把运动软料叫做佳得乐。还有复印机中的施乐,透明胶带中的思高(Scotch)。这些都是很不容易的,只有聚焦品牌才有机会到达这种最高成功境界。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品类代表,是英国的马丁·贝克(Martin Baker)航空器材公司。这是一家家族企业,员工仅千人,是制造军用喷气式飞机弹射座椅的领导者。几乎每一架战机都装有这样一个高科技座椅,在危险时刻把机舱人员弹射出去。这种座椅售价15万美元,马丁·贝克已经售出了7万多个,销量超出最接近的竞争对手3倍。
我恰巧在海军航空部队呆过几年,人们总把那种椅子叫做马丁·贝克椅。
小型专家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全球经济中保持市场份额日益艰难,许多大品牌都陷入了困境。与此形成对照,有些聚焦的小公司你闻所未闻,但它们的表现却值得称道。
蓝道尔(Landauer)是一家生产X光工作环境下辐射监测器的公司,它的销售额为5800万美元,净利润为销售收入的28%,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蓝道尔的战略很简单 :聚焦于大公司所不屑的细分市场。
斑马科技公司(Zebra Technology)生产打印条形码的热熔打印机,它的销售额为4.75亿美元,净利润为7100万美元,占有35%的市场份额。它采用的聚焦战略是:开发一个独特的分销网络,深入竞争对手不易察觉的数百个利基市场。
售后科技公司(Aftermarket Technology)生产改造传动装置,它的销售额为4.15亿美元,占领经销商改装轿车传动汽配市场的72%。它采用的聚焦战略是:坚守自己的业务。
这些公司规模不大,但活得很好。
大型专家
有些企业表面上看是一家综合型企业,其实它们自有焦点。这里有三个例子。
3M公司的市值为160亿美元,它喜欢谈及自己成千上万的创新产品。但我观察到,推动3M发展的是粘剂产品业务,而诸如头顶透射系统、硅胶乳房假体、数据存储、磁带、录像带、复印机和心脏手术设备无一例外失败,真正赚钱的是即时贴和透明胶带。
吉列公司的身价为80亿美元,占有全球剃须刀片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是它的核心业务。它同时还有金霸王电池、博朗小家电、欧乐-B口腔护理产品。相比于剃须刀,这些产品微不足道。吉列公司已出售了护发产品和办公产品业务,它还应该退出所有非剃须焦点的领域。
奥的斯(Otis)是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商,在全球有超过100万台电梯处于服务中。但它属于联合科技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是其最成功的业务。联合科技公司同时拥有很多类似的专家公司,比如空调专家(开利)、直升机专家(Sikorsky)、喷气引擎专家(Pratt&Whitney)、国防电子专家(Norden)。联合科技公司因为囊括诸多聚焦型企业而组成了大的集团。
失去焦点
成功的聚焦品牌必须保持专一性,不能让业务延伸而失去专家地位。
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局限于一项业务或一个领域,而是追求尽量多的机会。这里有一个风险,一旦企业失去焦点,专家地位就有可能让位与人。亨氏是酱瓜业的专家,接着它们推出了番茄酱,现在它们在Vlasic和Mt.Olive的夹击下,几乎要退出酱瓜业务。
大众汽车公司曾经是微型车的专家,后来车子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和形形色色,现在日本车接手了它的微型车市场。斯高特(Scott)以前是美国卫生纸第一品牌,但是它慢慢变成了各种纸类产品的集合,Charmin成了卫生纸行业的领导者。
警惕CEO的个人嗜好
马格纳国际公司(Magna International)是一个专家,它聚集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车配件供应商,顾客包括克莱斯勒、福特、吉普、道奇、雪佛兰、奔驰和凯迪拉克,年销售额在60亿美元左右。目前汽车业供应商正提供越来越大和愈加复杂的配套总件,比如整个座位系统。马格纳国际公司处于这个趋势的前沿。
但是公司主席弗兰克·斯特罗纳克(Frank Stronach),同时也是一个养有数百匹良马的赛马爱好者。于是这个公司大举进入了赛马场和运动赌博业务,比如加利福尼亚的圣塔安尼塔(Santa Anita)赛马场,还有其他的赛马场在谈判中。
结果只能是制造麻烦,很多股东不会乐意。
将焦点如实传播
如果企业聚焦经营,自然会获得优势竞争力。同时要做的,是将自己的焦点传达出去。不要以为每个人都知道品类中的专家是谁,人们期望了解谁是品类中的专家,企业要确保顾客知道那就是自己。
速霸陆(Subaru)是一家日本汽车公司,四处出击,经营很不景气。1993年,乔治·穆勒(George Muller)成为总裁。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的焦点在哪里?”答案是速霸陆擅长四轮驱动技术,应该聚焦于四轮驱动汽车,从而与丰田和本田区别开来。
速霸陆迅速推出了广告,自豪地宣布自己不生产轿车,速霸陆只是四轮驱动汽车的专家。这一行为扭转了一个汽车公司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