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品种(精选四篇)
节水品种 篇1
1 苗期鉴定
(1) 研究方法。在塑料花盆中装入20cm厚的中等肥力水平的耕作层土壤, 在旱棚条件下, 灌水至田间最大持数量的80%, 精细播种, 覆土2cm。4片真叶前每天测定、补充土壤含水量, 使4次重复始终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80%左右;4片真叶后开始控制水分供给。当耐旱性最强的品种出现植株死亡时, 开始调查所有供试品种植株死亡情况。
(2) 干旱胁迫下苗期死苗情况。干旱胁迫条件下, 不同品种苗期死亡情况差异较大。从死亡总数看, 宁亚15、16号总死亡数少, 其余3个品种总死苗数都超过80%。宁亚14号、宁亚15号前期死亡苗数少, 可能有较强的耐短期干旱的能力;当干旱胁迫时间较长时, 宁亚15号、宁亚16号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 (见图1) 。
(3) 胡麻现蕾前饱和水失水速度。笔者在胡麻现蕾前取地上部分20株, 进行饱和失水速度测定。从测定数据 (表1、图2) 中可以看出:胡麻失水速度越快, 它的抗旱能力相对较弱, 参试品种中宁亚14号失水速度较快, 说明它的抗旱能力较弱;宁亚16号和9425W-25-11失水速度次之, 抗旱能力一般, 宁亚15号和宁亚17号失水速度较慢, 说明抗旱能力较强。测定结果与各品种在田间的表现基本吻合。
(4) 胡麻现蕾前根茎重变化。发达的根系必然使作物的吸水效率提高, 而使旱情减缓, 发达的根系与抗旱力呈正相关。胡荣海研究认为:根系的发达与否可作为干旱环境下作物的抗旱指标之一。
胡麻现蕾前, 对参加试验的不同品种地上、地下重量变化进行测定, 宁亚16号具有较快的地上、地下生长速度, 根茎比也最大。宁亚17号根系发育的较慢, 根茎比只有0.08。仅从根茎比的数据分析, 参加试验品种的耐旱抗旱能力为宁亚16号>9425w-25-11>宁亚15号>宁亚14号>宁亚17号 (表2图3) 。
2 田间鉴定
(1) 研究方法。田间鉴定分水、旱地2组进行, 重复3次, 小区面积14m2。水地试验保证随时灌溉, 旱地试验全生育期不进行灌溉。参试品种:宁亚14号、宁亚15号、宁亚16号、宁亚17号、9425w-25-11。
(2) 产量结果。灌溉条件下胡麻产量均高于干旱条件下胡麻产量 (表3、表4) , 说明胡麻在干旱条件下种植, 由于水分不足对胡麻生长发育形成胁迫, 最终对产量造成影响。
干旱和灌溉条件下, 9425w-25-11产量差异最小, 说明9425w-25-11稳产性好;灌溉条件下, 宁亚17号产量第1, 说明宁亚17号具有较大的丰产潜力。
(3) 抗旱性比较。对表3、表4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 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艺长度、分枝数、结果数、单株重的差异, 选择对产量影响较大的籽粒产量 (Y) 、工艺长度 (H) 、单株产量 (S) 、结果数 (E) 等重要性状, 根据他们对产量的影响力设定权重进行加权计算:M=0.5 (Yi/Yc) +0.2 (Hi/Hc) +0.2 (Si/Sc) +0.1 (Ei/Ec) , 其中:M为加权值, i为处理值, c为对照值。得到宁亚14、15、16、17号和9425w-25-11的M值分别为:0.97、0.76、0.74、0.78、1.08。宁亚14号、9425w-25-11的抗旱指数>0.90, 为耐旱性很强的胡麻品种;宁亚15、17号抗旱指数在0.75
(4) 不同品种生育期表现。参加试验鉴定的品种生育期差异并不大, 9425w-25-11比其他几个品种稍早熟 (表5) , 有可能对等雨播种、抗旱救灾有用, 需进一步进行试验鉴定。
(5) 不同品种水分生产效率比较。对试验前后土壤水分进行测定, 加上胡麻生育期内降雨量, 结合产量进行计算, 得到各品种在胁迫干旱和灌溉条件下的水分生产效率 (见表6) 。
由不同品种水、旱地水分生产效率看出, 9425w-25-11水、旱地水分生产效率比值最低, 说明其在水、旱条件下水分生产效率差异不大;在旱地条件下9425w-25-11水分生产效率最高, 说明9425w-25-11是抗旱耐旱性好的胡麻品种。宁亚17号水地条件下水分生产效率为0.91kg/m3, 说明其更适合水地种植。
3 结论
品种抗旱性鉴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时不同的鉴定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对苗期鉴定和田间鉴定结果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1) 9425w-25-11耐旱性很强, 是比其他参试品种早熟、抗旱、稳产性好的品种。水、旱地水分生产效率分别为0.73kg/m3和0.67kg/m3, 水、旱地水分生产效率比值1.09, 综合评价, 抗旱性位于参加试验材料的第1位。
(2) 宁亚14号苗期可能有很强的耐短期干旱能力, 全生育期也有很强的耐旱能力。水、旱地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0.61kg/m3和0.49kg/m3, 水、旱地水分生产效率比值为1.24, 综合抗旱能力位于参加试验材料的第2位。
(3) 宁亚17号抗旱性中等, 水、旱地水分利用效率都比较高, 分别为0.91kg/m3和0.55kg/m3, 属于丰产性品种, 更适合于水地种植。
(4) 宁亚15号苗期可能有很强的耐短期干旱能力, 全生育期耐旱能力中等。水、旱地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0.74kg/m3和0.44kg/m3。综合评价, 属于苗期耐旱能力强的丰产型品种, 更适合水地种植。
马铃薯抗旱节水品种筛选试验 篇2
马铃薯抗旱节水品种筛选试验
通过田间试验,对选育和引进的马铃薯品种进行抗旱性筛选.结果表明,宁薯4号抗旱性强.水分利用率较高,产量最好;宁薯10号早熟,但抗旱差,产量较低.
作 者:罗世武 程炳文 岳国强 王勇 任希贵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科所,宁夏固原,756000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009“”(14)分类号:S532关键词:马铃薯 抗旱性 筛选
节水品种 篇3
摘 要:以灌溉次数(无水、浇1水和浇2水)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对近年来育成的12个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节水丰产性较好的品种鲁原502、烟农836、鑫麦296、烟农999、SH4300和菏麦18。本试验对指导节水丰产性小麦新品种选育、品种推广和节水高效农业建设可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关键词:节水;丰产;冬小麦;筛选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7.026
Abstract: This paper took the irrigation frequency (no watering, watering 1 and watering 2) as major treatment and variety as minor treatment, analyzed agronomic traits and physiological index of 12 wheat varieties bred in recent years, and selected out Luyuan 502, Yannong 836, Xin Mai 296, Yannong 999, SH4300 and He Mai 18 as better variety with water-saving and high yield characteristic. This test provides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for guiding water-saving and high-yield wheat and new variety breeding, variety extending and water-saving and efficient agriculture constructing.
Key words: water saving; high yield; winter wheat; selecting
据资料统计,干旱已经成为威胁小麦等粮食作物生产最重要的因素,每年因干旱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约为其他气象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害的总和[1]。菏泽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常年小麦种植面积60万hm2以上[2],菏泽气候夏热冬冷、春季少雨,降水分配不均,常出现灾害性天气,其中常年干旱麦区高达6.7万hm2,约25.33万hm2麦田处于缺水条件下,因此,筛选出该地区宜植的抗旱、节水、高产、高效的小麦新品种,不但可以为农民科学选择小麦品种提供指导,也可为小麦新品种的生产应用推广提供重要理论依据[3],还可对推进菏泽地区小麦节水灌溉、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节水高效农业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参试品种
2013—2014年参试小麦品种(系):菏麦17、菏麦18、鲁原502、良星77、泰山27、鑫麦296、济麦22(CK)、齐丰2号、SH4300、烟农5158、烟农836和烟农999。
1.2 试验基本情况
该试验在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整地之前对试验地进行水分和养分测定,土壤肥力中等、粘壤土,灌溉方便,前茬为玉米。2013年10月23日播种,基本苗20万,11月1日出苗整齐,2014年6月4日收获。施肥量:施氮量统一为12.8 kg(计纯氮量),浇水处理为底施氮8 kg+追氮4.8 kg,不浇水处理为一次性底施。拔节水:2014年3月22日;开花水:2014年4月23日。
1.3 试验方法
水分处理为主处理:在适墒播种的基础上:(1)全生育期不浇水,抗旱性筛选;(2)全生育期浇1水(拔节水),节水抗旱性筛选;(3)全生育期浇2水(拔节水+开花水) ,节水丰产性筛选。品种为副处理:供试品种12个(同1.1)。
主区内品种3次重复,随机排列,品种间隔0.5 m,小区长6.5 m,宽2 m,小区面积13 m2,9行播种,区组间设保护行4 m。各处理全部实收,脱粒计产。群体动态采用定点调查1 m2的基本苗、分蘖和有效穗数。
1.4 水分利用效率测定
土壤含水量测定[4]:用土钻钻取0~200 cm土层的土,20 cm 为一层,取后迅速装入铝盒称鲜质量,再于110 ℃烘干至恒质量,称量,计算土壤质量含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kg·hm-2·mm-1)的计算方法为:作物籽粒产量/作物生育期耗水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与方差分析
如表1所示,冬小麦籽粒产量浇2水>1水>无水;浇1水比无水平均增产550.7 kg·hm-2,浇2水比浇1水各品种平均增产316.3 kg·hm-2。节水丰产性筛选,较对照增产最多的是鲁原502,增产589.8 kg·hm-2,增幅6.6%;其次为烟农836,较对照增产384.6 kg·hm-2,增幅4.3%;SH4300和鑫麦296分别较对照增产128.2 kg·hm-2和51.3 kg·hm-2,分别增幅1.4%和0.6%;较对照减产的是泰山27(减幅8.9%)、烟农5158(减幅7.5%)、良星77(减幅7.2%),经过分析以上3个品种减产差异显著。
节水抗旱性筛选和抗旱性筛选结果基本相同:较对照增产最多的是鲁原502,其次为烟农836、烟农999;减产较多的有泰山27、菏麦17和烟农5158等。
水处理组间差异分析(表2)表明:水处理组间F=109.28>F0.01,品种间方差分析F=22.62>F0.01说明水处理、品种对产量影响均极显著,表明参试品种整体上属于节水抗旱性品种。无水与1水处理产量结果经方差分析得F=90.92>F0.01,说明无水与1水处理间差异是极显著的,1水与2水处理产量结果经方差分析得F=77.03>F0.01,说明1水与2水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因此灌溉拔节水和开花水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显著作用,小麦籽粒产量随灌溉次数增多而增加。
2.2 小麦灌浆速率分析
自小麦开花日起标记,每7 d测千粒质量,计算出每1 000粒小麦籽粒每日增加干物质的克数,即灌浆速率。无水组较其它水处理开花早1~2 d。
由图1可知,各水处理小麦灌浆速率呈抛物线型,呈“慢—快—慢”趋势,大多各品种在第28 天左右达最大灌浆峰值,之后急剧下降。灌浆初期,籽粒干质量增长缓慢,中期最快,灌浆后期又趋于缓慢。前期3个水处理组间呈现相同趋势,灌浆速率差异不明显。中期阶段灌浆速率:2水>1水>无水,2水处理组的最大灌浆速率最大,灌浆持续时间较长。无水组因灌浆前期持续干旱使得初期灌浆速率最小,灌浆速率峰值最小,后期灌浆速率下降较快,灌浆持续时间较短。说明充足的水分对小麦灌浆是十分重要的,植株生长较旺盛,能够保证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积累转运[5]。
灌浆速率品种分析:鲁原502、鑫麦296、烟农999、济麦22、齐丰2号、SH4300等品种具有灌浆前期增速快、中期峰值高、后期降速慢等特点,由此分析得,随着浇水次数的增多,小麦植株生理生长期延长,叶片持绿期变长,灌浆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灌浆速率,形成较高的千粒质量,而持续的干旱,使小麦根系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造成叶片后期光合速率下降,有机物转化功能变差,有机物质转运慢[6]。
2.3 产量三要素分析
由表3可知:各品种的群体发育均达到一、二类标准。随灌溉次数的增加,穗数和穗粒数增多,但千粒质量逐渐减小,差异不明显。
有效穗数品种分析,2水处理和1水处理穗数较无水处理高72.1万·hm-2和40.6万·hm-2。无水处理:SH4300穗数最高为638.3万·hm-2,烟农5158和烟农836次之分别为630.4万·hm-2和600.3万·hm-2;1水处理:SH4300穗数最高为696.1万·hm-2,齐丰2号和济麦22次之分别达655.5万·hm-2和633.2万·hm-2;2水处理:齐丰2号穗数最高为715.7万·hm-2,SH4300和泰山27分别为709.7万·hm-2和698.2万·hm-2。
穗粒数分析,浇2水和1水处理穗粒数较无水分别高1.4个和1.3个,菏麦17、泰山27、鑫麦296、齐丰2号、烟农999具有较大的穗粒数。无水处理千粒质量高于其他水处理,在3个水处理组中菏麦18千粒质量最大,其次为良星77,泰山27最小,这与表2中菏麦18、良星77和泰山27的灌浆速率呈正相关。
2.4 干物质积累动态
由表4可知,各处理组间干物质没有明显规律,拔节期与开花期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水>1水>无水,无水处理干物质积累最低,说明灌溉拔节水(追施氮肥)和开花水均可以促进小麦生长,无水处理水分供应不足,影响干物质积累。
鲁原502、烟农836、烟农999和菏麦18在浇1水和2水处理组均表现较高的干物质质量,结合表1分析表明小麦干物质量与其籽粒产量呈正相关性,浇水可以延长小麦叶片的功能期,可以提高旗叶及上三叶的光合效率、扩库增源,提高籽粒产量[7-13]。
2.5 水分利用效率
由表5分析可知,12个小麦品种(系)在不同灌溉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是不同的,无水处理水分缺乏,小麦籽粒产量最低,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2水(拔节水+开花水)处理组籽粒产量表现为鲁原502>烟农836>SH4300>鑫麦296,产量与水分利用率结合最好。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溉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较高小麦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时间延长,生物产量大。综合评价筛选出鲁原502、烟农836、烟农999、鑫麦296和菏麦18等5个适应菏泽及周边地区种植的节水丰产性小麦新品系。
肖俊夫等[14]研究表明小麦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这段时期的水分能提高灌浆速率,增大穗部每日增重,延长灌浆时间,若灌水延迟,则灌浆持续时间缩短,起不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的作用。刘培等[15]的研究也表明,随水分胁迫的加剧,冬小麦灌浆起始时间提前,达到峰值的时间缩短,在孕穗期、抽穗和灌浆期缺水都会缩短冬小麦灌浆持续时间,减少穗粒数,降低粒质量,最终影响产量。
参考文献:
[1] 吴普特,冯浩,牛文全,等.中国节水农业战略思考与研发重点[J].科技导报,2006,24(5):86-88.
[2] 郭凌云.菏泽市抗逆高产高效小麦品种筛选[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2):8-9,13.
[3] 钮力亚,于亮,付晶,等.小麦抗逆高产高效新品种选育[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2):83-86.
[4] Jiang X D,Li Z J,Hou L T,et al. Impacts of minimum tillage and no-tillage systems on soil NO3-N content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summer corn cultivat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05,21(7): 20-24.
[5] Dong B D,Zhang Z B,Liu M Y,et al. Water us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different irrigation schedulings[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07,23(9): 27-33.
[6] 李翠,赵伟洁,刘瑞,等. 水分胁迫对糜子物质运转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1):20-27.
[7] 郭瑞盼,辛泽毓,王志强,等.干旱胁迫对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J].华北农学报,2015,30(2):202-211.
[8] 张向前,曹承富,乔玉强,等.不同灌水方式对砂姜黑土小麦中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5,30(1):225-232.
[9] 刘超,张国钊,朱慧杰,等.灌水与氮硫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1):13-18.
[10] 薛丽萍.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3(5):463-465.
[11] 余四平,冯伟森,袁灵红,等.灌水次数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5(3):283-286,292.
[12] 张学品,冯伟森,吴少辉,等.干旱胁迫对不同冬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2(8):21-25,33.
[13] 崔维佳,常志云,李宁.干旱胁迫对冬小麦生态、光合、产量及光谱特征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3(12):1 314-1 318, 1 346.
[14] 肖俊夫,刘战东,段爱旺,等.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的影响研究[J].节水灌溉,2007(1):9-12.
节水品种 篇4
春小麦作为河西地区的优势作物和重要商品粮, 近年来种植面积锐减, 其根本原因是“水”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表现为两个最低:一是比较效益最低, 其单位面积比较效益是目前所有作物中最低的;二是WUE (水分生产效率) 和单方水效益最低, 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 2011年小麦亩均单产454.5千克, 总产值1125.60元, 净利润65.45元, WUE不足1.0千克/立方米, 水效益1.30元/立方米。凉州区也因此逐步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小麦种植的措施, 2013年实行农业差别水价, 以水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 把用水400立方米以上、亩产值低于2000元、灌溉采用传统方式的作物, 如小麦、大麦、露地平作玉米等确定为高耗水低效益作物。在供用水上实行差别水价, 在亩配水定额内, 按执行水价, 水费上浮25%。农民也由最初的逆反、对立, 转变为适应, 主动压缩甚至不种。预计河西地区的春小麦种植面积还将继续下降。这一状况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不符合人民生产生活需求, 不符合统筹兼顾,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长期下去, 将危机区域主粮生产, 带来主粮的恐慌和社会的不和谐。玉米、马铃薯等大秋作物的大面积连续种植, 也将会带来用水紧张、病虫害爆发性流行、土壤生态恶化、主粮不足等诸多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我们必须围绕河西地区资源禀赋, 特别是水资源及其分配制度, 以及生态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加强和开展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的示范应用, 即生物节水技术应用, 为未来春小麦实现节水生产和体系建设服务。
二、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的理念和选育应用进展
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 是甘肃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针对河西走廊实施节水生态治理和建设需求, 创新育种目标和理念, 开发探索选育的新品种类型。它是指专门适应于河西地区生态节水的中长期建设目标, 适宜限额灌溉栽培和水资源不保证灌溉等水胁迫条件下栽培的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 其目的目标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与现行灌溉制度下生产用的小麦主栽品种相比较, 在具备较强抗 (耐) 旱性和优质基础上:一是在饱灌 (即正常灌溉制度) 条件下, 单产水平提高5%以上, WUE提高0.2千克/立方米以上;二是在节水胁迫 (生育期减免1~2次灌溉, 亩用水量减少120立方米以上) 条件下, 单产水平持平或略增, WUE提高0.4~0.6千克/立方米, 适宜河西冷凉灌区、平川灌区和沙漠沿线灌区种植。其总体目标是在兼顾上述两个方面的同时, 重点选育和示范应用在河西不同次生态区域、不同灌溉水胁迫条件下, 具有很强抗旱性、耐旱 (渴) 性、避旱性, 丰产、优质、广适、高WUE的品种, 凸显生物节水、主动节水的技术经济效果, 完善和提升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功能, 提高春小麦的比较效益。
2006年以来, 甘肃省农科院小麦所经过连续8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在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应用方面, 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探索, 建立了限额灌溉、水旱轮选的选育体系, 已经育成了一批符合设计目标, 适宜河西不同次生态不同灌溉水胁迫条件下种植的稳定新品种36个。这些新品种, 9809参加省区试, 9801、8028、9396等也开始了示范应用。2012年在古浪县一水不保灌区域开展的示范应用, 在每亩生育期灌溉1次, 灌溉量90立方米条件下, “节水9801”亩产545.9千克, 比正常灌溉大田宁春4号 (灌溉2次) 亩增68.52千克, 增产15.5%, “节水9809”平均亩产509.63千克。2013年在武威黄羊镇示范“节水9809”, 在严重干旱的气候生态条件下, 生育期灌溉1次, 亩均灌溉147.6立方米, 亩产达到463千克 (比相邻大田宁春51号节水3/4, 亩增65千克, 增产16.25%) , 水分生产效率1.5千克/立方米以上, 比一般正常灌溉大田提高0.5千克/立方米以上。在沙漠边缘地带的示范也显示出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 同时这些新品种还适宜滴灌栽培种植。实践证明, 这类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 实现了设计的专用目标,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综合节水农业生产措施之一的生物节水储备了新的技术。
三、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示范应用的意义
㈠节水效果
节水专用型小麦应用, 生育期减免一二次灌溉, 每亩最低节水120立方米以上, 亩节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增, 最高可每亩节水300立方米以上, 亩均生态节水200立方米以上。WUE由目前不足1.0千克/立方米提高到1.4~1.6千克/立方米, 单方水效益由1.30元/立方米提高到2.70元/立方米左右, 每亩生产总成本节约80元以上。
㈡可行性
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应用, 将为甘肃省河西地区未来节水农业生产, 提供直接有效地节水农业新技术--生物节水技术。符合节水生态建设和节水农业建设需求, 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符合未来农业经济发展需求, 同时具备技术上的先进性、生产上的实用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对于河西灌区的节水农业综合发展、节水、增收、保证主粮安全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
㈢需求分析
1. 弥补综合节水技术的缺环。
河西农业节水措施有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 在农艺措施方面, 重点是强制性的限额灌溉和地膜的大量使用, 普遍忽视生物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形成了综合节水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缺环。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 是生物节水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生物节水技术可以延长农业综合节水技术链条, 弥补其缺环, 提高综合节水技术的功能。
2. 弥补新品种及综合节水研究的缺陷。
河西地区春小麦生产所用的主要品种都是以较高的水肥投入为代价而获取高产的类型, 这类品种在发挥了很好的产量作用的同时, 也加剧了追求高产和日益短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状。一些新品种广义上有节水特性, 实际并不具备, 一旦遇灌溉用水不足或限额灌溉, 产量出现大幅下降, 2009年石羊河流域内的黄羊、杂木、西营等河水灌区的小麦生产就是佐证。在农艺节水技术的研究方面, 也主要是在现有品种条件下单纯进行的限额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研究, 与传统耕作措施相配套的、与自然生产生态条件相适应的抗旱节水专用型春小麦等主要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为零, 主体作物 (小麦等) 没有真正的、专门适宜抗旱节水种植的专用型品种, 一些节水灌溉技术也就束之高阁、推而不广。节水专用型新品种有效地弥补这些缺陷。
3. 适应灌溉新制度。
河西各地普遍调整了水权和水价改革, 制定了新的作物灌溉制度。与原来的灌溉制度比较, 节水专用型小麦具备显著的抗 (耐) 旱特征特性, 抗 (耐) 高温和干热风, 耐受特殊气候的能力强, 需水适期阈宽, 以补偿性灌溉为主, 不受现行灌溉制度约束, 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供需制度调节。同时, 能够培养和提高农民主动节水意识, 变“要我节水”为“我要节水”, 变被动节水为主动节水。
4. 对春小麦新品种的要求和重要意义。
土壤和大气干旱、高温、干热风、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节水和供需矛盾, 是河西春小麦生产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 其中生态节水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节水专用型品种选育和应用, 是在紧跟国家战略的同时, 兼顾自然生产生态条件, 开展的创新性探索研究和实践;是发掘和利用抗旱、节水、高产、优质春小麦基因型及其遗传多样性资源, 培育抗 (耐) 土壤和大气干旱, 抗 (耐) 高温和干热风危害, 突出适宜限额灌溉, 高产优质、高WUE的节水专用型新品种;是适应和服务生态节水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是通过品种自身的生理生长特性, 在保障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有效地减免灌溉次数和用水量, 变被动节水为主动节水, 从根本上遏制和改善水资源浪费的现状, 降低水肥投入和生产成本, 增加生产者的收入, 提高水分生产和利用效率的新技术新措施;是具有突破性节水潜力和革命性意义的保障措施。对于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 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潜力;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和安全, 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态环境, 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生态意义。
四、河西节水专用型春小麦应用前景
甘肃河西地区的生产生态条件决定了节水专用型春小麦品种是未来小麦生产的必然选择。节水专用型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河西地区三分之一 (100万亩左右) 麦田, 推广应用节水专用型品种, 可以在保证目前产量水平基础上, 实现每亩地节水120立方米以上, 年可节水1.2亿立方米左右, 生态节水超过2.0亿立方米, 仅此一项每亩可节约生产总成本80~100元左右。它符合河西地区农业生态生产和市场需求, 对于实现节约水资源, 节本增效, 是非常有益的, 前景是良好的。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这些新品种是针对灌溉农业区选育的专门适宜节水栽培的新品种类型, 为了适应节水生态栽培, 其个体和群体性状具有特殊的表现和要求, 不适宜高水肥种植。目前, 由于没有节水栽培的省级新品种区域试验设计, 这些新品种虽然已经通过了大面积节水栽培试验和示范, 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但不得审定, 使这一新生事物至今仍然在摇篮中孕育, 甚至面临着胎死腹中之患。其次, 这类新品种在应用初期, 还会遇到政府和农民初始认识不到位甚至不信的问题, 只有通过广泛布点、示范展示、技术培训和广泛宣传, 以实际的技术经济效果展示, 才会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第三, 缺乏项目支持, 春小麦的生产被边缘化, 有关的项目申请立项也非常困难。
为此, 我们建议各级政府部门, 把河西灌溉农业区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的示范应用, 列入河西生态综合节水技术体系研究的重点项目和技术, 给予应有的重视, 广泛宣传并组织实施。呼吁各地各级主管部门, 通过项目支持, 使这一符合河西地区节水生态建设和需求、符合节能降耗、增产增效的生物节水新技术, 尽快发挥其技术经济功能和效益, 为河西地区的主粮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由甘肃省农科院小麦所育成的适宜河西不同次生态不同灌溉水胁迫条件下种植的稳定新品种36个。经过实践证明, 这类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 实现了设计的专用目标,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综合节水农业生产措施之一的生物节水储备了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