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广播艺术研究(精选八篇)
英语新闻广播艺术研究 篇1
1 广播英语新闻的特点
1.1 英语广播新闻的基本结构
英语新闻广播有其自身的文体特点和结构特点。绝大多数的VOA和BBC英语新闻报道,大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The Inverted Pyramid Style),亦称为“倒叙法”。其特点是,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来看,亚洲人和西方人在话题表述的顺序上有很大的区别。“西方人使用开门见山的语篇策略,而亚洲人则倾向‘话题—评述’(topic-comment)顺序,先介绍背景,再提出主要观点。”(Scollon&Wong Scollon2000)这种语篇模式的差异使得中国学生在收听英语新闻时抓不住重点,无法确定针对性练习中的答案范围,对于理解的准确性造成很大的障碍。
1.2 英语广播新闻导语的特点
英语新闻中的导语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把听众最关心,同时也是这则新闻最重要的内容—“新闻六大要素”揭示出来(五个“W”和一个“H”:What,when,where,who,why and How),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几大要素每次都全部出现在新闻导语中,出现的顺序也并不是每次都一样。由此可见,了解导语,也就是掌握了一则新闻的概要,把握了最重要、最基本的事实。导语可谓是对新闻内容的浓缩,对于理解整篇报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听的过程中必须对每则新闻的开始部分倍加留心以获取该新闻的精髓。
1.3 英语广播新闻的语言特色
新闻英语集现代英语之大成,涉及范围从总统庄严的声明到学科术语,甚至各领域的行话。又因为新闻报道的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因此,在长期实践中新闻英语词汇形成了以下特点。
1.3.1 大量使用缩写词、节缩词和生造词
缩写词(initials),即全部用大写字母拼成,以达到节省字数,更易于理解的传播目的。比如,ASEAN=Association o Southeast Asian Nation(东南亚国家联盟),CIA=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中央情报局),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OC=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节缩词(shortened words或abbreviation),即通过“截头去尾”或将两个词各取一部分结合的方法对原有的长词进行加工紧缩。比如,co-ops=co-operations(合作),expo=exposition(博览会),wig=periwig(假发),bookie=bookmaker(编者),telly=television(电视)。
生造词(coinages),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新词,因其立意生动形象而使听众印象深刻,并迅速流传。比如,smog=smoke+fog(烟雾),newscast=news+broadcast(新闻广播),atobomb=atom+bomb(原子弹),fruice=fruit+juice(果汁)。
1.3.2 大量使用简短小词
新闻报道追求简练,所用词汇一般都深入浅出,大多选用音节少而词义广泛的小词和短词代替词形长而词义专一的词汇。新闻报道中经常能听到下列词形短小,词义广泛的词汇:
ban=prohibit/prohibition/restraint(禁止),cut=reduce/reduction(缩减),drive=campaign/movement(运动),talk=conversation,discussion,negotiation(会谈),hit=criticize(批评)。
1.3.3 借用地名与建筑物名称
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以地名或建筑物名称代表某国首都或政府。如用Buckingham Palace(白金汉宫)代表英国王室,用10 Downing Street(唐宁街10号)代替英国政府,用Fleet Street(舰队街)代表伦敦报界或新闻界,用Capital Hill(国会山)代表美国国会,用White House(白宫)代表美国政府,用Elysee(爱丽舍宫)代表法国政府,等等。以下是一则新闻的标题:
Europe EADS wins Pentagon contract over Boeing
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打败波音公司获得美国防部飞机合同
(EADS: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se and Space Company欧洲宇航防务集团.
Pentagon五角大楼,此处代表美国国防部)。
1.3.4 新词语层出不穷
新闻媒介是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乃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最佳表现渠道。在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后,英语新闻沿用俄文报道中的字母称之为SputnikⅠSatellite。之后,以-nik为后缀表示“具有……特征”的新词大量出现在英语新闻媒介中,其中大部分已被收入字典。比如,cinenik(电影迷),computernik(电脑专家),draftnik(逃避兵役者),peacenik(爱好和平的人)。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最新词汇也频频见诸报端,如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netizen(网民),homepage(主页),cyber-chat(网上聊天)等。
正因为新闻广播英语在词汇上有如此鲜明的特点,作为听众,尤其是以听懂内容,并就此材料进行推理分析,完成练习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就更需要掌握英语新闻的语言特色,熟悉乃至熟背这些常用的高频词汇,以达到提高听力效率的目的。
2 策略教学研究的发展
国外学者对于策略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70年代,以Oxford(1990)和O’Malley(1990)为代表的语言专家认为,策略教学的适当运用有助于促成教学的正面效果;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策略训练模式会提高其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对策略教学的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深入和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学习策略的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得到关注,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如戴炜栋教授在其著作中详细介绍了学习策略中的社交策略和交际策略及其研究方法。对外语学习策略的培训也已在少数大学出现。
3 广播新闻英语的教学策略
根据上述广播新闻英语在语篇、导语及语言上的特点和规律,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规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3.1 注意力集中策略
根据O'Malley的认知学习理论,听力是一个复杂的有意识的构建语言信息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感知阶段(perceptual processing)、句法解析阶段(parsing)和效用阶段(utilization)。这三个阶段都或多或少受到注意力的影响。尤其在第一阶段,注意力能不能放到一些关键词、关键的内容和提示语上对于后两个阶段的解析和应用至关重要。人的注意力无法始终百分百的集中,也不可能平均分配,所以在收听广播新闻英语时,要有意识的把注意力放到新闻的重要部分和重点字句上。这样,不仅能把有限的注意力有的放矢,又可以减轻大脑的负担。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练习时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注意新闻的语篇形式
根据上文对英语新闻语篇结构的分析,西方人习惯使用开门见山的语篇策略,在英语新闻中的体现便是“倒金塔结构”,即关键信息位于在新闻的开头部分,随着的新闻的展开,听众会获得更多补充细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新闻的开头部分,注意导语中的“六要素”,往往这些就是理解的关键和做题的要点。如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mpany)2008的一则新闻导语是这样的。
US Justice Department officials have uncovered what they believe may be the world's largest Internet child pornography network.One hundred people have been charged and more arrests are expected.The pornography sites were being operated by Jackson Thomas Reedy,and webmasters in Russian and Indone-sia.
从这条简短的导语中学生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确定的信息:1.地点(Where):从第一句话里的“US Justice Department officials…”得知新闻发生地在美国。2.事件(What):child pornography在导语中出现了两次,无疑是新闻的主题。3.人物(Who):整个导语部分只提到一个人名,Jackson Thomas Reedy。这当然就是新闻的主要人物。除了这些具体的信息之外,学生可以通过charged,arrested,Justice Department等词,推断出这是一则有关犯罪的新闻报道。有了这些对新闻主要内容的正确捕捉,将非常有助于后面更多信息的理解和把握。
3.1.2 注意新闻语句意义的有机衔接
很多学生反映听完一则英语新闻后只能捕捉到零星的单词,根本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新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非常普遍。Deverbalization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原本是运用于口译领域的一种训练方法,即摆脱源语语言的外在形态或语言结构等形式上的束缚,把握源语语言的内容和意义精髓才是正确理解原语的正途。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新闻英语听力学习。学生要走出听力误区,必须认识到听力练习不是听单个的单词,不能把注意力平均放到每个单词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扩大听幅,即按语言的意义单位(unit of thought)接受信息,而不能听到一个单词就在脑中翻译为对应的中文。舍弃无关、重复的内容,留出时间,减轻大脑负担去吸收整理重要信息,提高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其次,教师可以训练学生Deverbalization的能力,即听到一篇新闻后,在脑子形成一系列的图像或形象,句与句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有助于对新闻整体事件的把握。
3.2 猜测策略
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遇到一个没有听懂的地方便会停下来,执着于这个词的意思。这样做会带来一个非常糟糕的后果,就是接下来的所有信息都没有听到。在这里,教师要为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即便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继续往下听,非常有可能的是我们能从后面的内容中找到刚才遗失的信息。此外,在一篇英语新闻中所提供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我们需要了解这则新闻必须的信息量,所以听众没有理由也无必要听懂每个单词,领会每一句话的意思。了解培养猜测能力的必要性和不断的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猜测技巧是每个英语专业学生在提高听力水平过程中的必备一课。
3.3 背景知识学习策略
新闻英语的背景知识,是指在国际事件中,以某个热点为中心辐射开去,围绕某个事件而展开的联想。其中包括时间、地点、参与者、历史渊源、现状、国际社会的舆论及所采取的行动等。英语广播稿的撰写人大都是地道的欧美人,他们熟知西方的风俗习惯和各种文化、历史背景。因此,对于一些他们认为是人人皆知的背景知识就不会再费笔墨,然而对于西方社会和文化的不够了解的学生而言,听到后不免产生疑问。例如美国在报道白宫遭枪击以后Treasury secretary(财政部长)出面处理此事,学生听了以后感到难以理解。其实由于历史的原因,Treasury Secretary is in charge of the secret services to pro-tect President(美国财政部长负责秘密保护总统的安全)。再比如,Bradley是美国一种坦克的名字;the Gulf War(1991年以前指两伊战争,1991年以后指对伊拉克的战争);West Bank(约旦河西岸)。Water gate(水门事件,即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任内发生的窃听电话的丑闻。从此,gate一词在特定的环境下与scanda1同义,例如lran gate指美国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2011年5月1日晚奥巴马总统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已被美国军方击毙后,美国人民在全国各地尤其是纽约市举行庆祝活动。这与本·拉登策划了美国纽约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密切相关。所以在进行新闻英语听力练习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或者要求学生在课下了解新闻背景知识,了解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了解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冲突的原因和由来,这样在接受这则新闻时就不会有太多非语言层面的困惑。
3.4 循序渐进策略
新闻英语听力训练通常会有两种语速的英语,简而简之,慢速英语和常速英语。慢速英语(Special English),语速约为90words/min,即2/3的常速英语(Standard English)的速度。用词简单,限定在美国人最常用的1500个基本单词内,适合英语初学者或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新闻英语训练。但专业的新闻播音员都是以正常速度播报,如果只是听速度放慢的新闻,那只能永远听教材,跟不上真正新闻的速度。所以慢速英语只能作为听力训练的一种手段。要想真正的听懂英语新闻,就必须以正确的播报速度来学习,进行常速英语训练。常速英语又称“标准英语”,其播音速度约为每分钟140个单词,词汇量4000以上,句子较长、结构复杂、内容详实。收听难度明显高于慢速英语。适合中、高级学习者使用或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使用。
3.5 持之以恒策略
听力水平的提高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期”,因为大脑从接收到信息,到处理信息,再形成有意识反馈行为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学生听力效果的好坏和听力能力的高低。因此,只有加强练习,形成条件反射的时间才会缩短,在收听广播新闻英语上就体现为反应的时间变短了,听力水平上升了。比如,在听到United States,George W.Bush时基本不需要反应的时间,是因为学生对这几个音的组合太熟悉了,这一刺激的结果已经固化了。但是一个较新的词,如PN-TR(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hip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出现时,就可能出现反应时间较长,影响理解的情况了。
4 结束语
就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教材而言,大都是七、八十年代的教材,如《听力入门》、《英语初级听力》等,虽然是经典的练习材料,但在内容上不免显得老套,陈旧。广播新闻英语有着内容广泛、题材新颖、紧随形势的优势,学生们可以在了解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的同时提高听力水平。鉴于英语新闻广播节目的自身优点,教师应通过鼓励和引导培养学生收听这一类广播的习惯,运用各种策略与方法,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听下去,把听力练习变成一种乐趣。
摘要:广播新闻英语听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如何听懂英语新闻也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听力技巧。然而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文章通过分析英语新闻报道的特点,探求其语篇规律和语言特色,并提出广播新闻英语的教学策略,从而找到提高学生新闻听力理解水平的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新闻英语,听力技巧,教学策略,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Oxford R L.Language Teach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2]Malley O J M,Chamot A U.Liste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Stern H H.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75(31):304-18.
[4]Scolon R,Scollon S W.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程月芳,马广惠,董娟.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语言学习策略问题[J].外语界,2003(2).
[6]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7]罗钱军.应用图式理论,弥合听力理解中的信息差[J].外语电化教学,2005(4):19-21.
[8]杨晓萍.改进听力技能[J].外语学刊,1995(1):72-741.
英语新闻广播艺术研究 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倾听;准备工作
中图分类号: G2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125-2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这为广播电视台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新闻记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新闻记者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记者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扭曲新闻事实,导致新闻行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1 重视新闻采访者采访艺术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媒体和媒体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广播电视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创新,使其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促使节目形式更加丰富多彩[1]。同时,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为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迅速赶往新闻发生现场,对新闻消息进行第一时间的整理和发布。此外,新闻记者对新闻进行采访和整理过程中,注意保持高质量新闻消息,并且不断提升采访技巧。
当下,新闻处于发展的新时期,新闻采访对于新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人员要对广播电视台欣慰记者采访艺术进行高度重视,这样做在电视发展的多个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价值。提高记者采访艺术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新闻品质,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对新闻进行观看,最终使广播电视台的收视率得到有效提升,提高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促使新闻采访更加突出,在很大程度上行提升了新闻信息的价值;提高新闻记者采访的艺术性,促使新闻在社会上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可以为受众群体传递正能量。
2 提高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对策分析
2.1 认真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工作过程中,主要方式是通过语言交流的形式,对新闻信息进行获取。语言交流的技巧对采访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记者进行新闻采访过程中,需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从而提升记者在采访中的表现,让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最终使新闻采访质量得以提升。在新闻采访之前,记者的准备工作主要有:①明确,并全面掌握采访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采访后所需达到的效果。②明确采访问题,在采访之前还要做好采访的演练,从而对思路进行梳理。③在采访之前,要预设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定出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临危不乱,促使采访效果得到提升。
2.2 注意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广播电视台进行新闻采访过程中,一般是一次性接触,采访和被采访者之间并不熟悉。面对镜头,受采访者有可能出现紧张情绪。针对这一问题,广播电台新闻记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受采访者的情绪变化,为受采访者营造出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进而使受采访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继而为采访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提升采访效果。要想为本次采访营造良好的氛围,记者一定要具备较高的语言天赋和应变能力,结合之前的准备工作,谈一些能够提升受采访者兴趣的话题,继而帮助受采访者建立愉悦的心情,从而积极配合采访工作[2]。
2.3 注重采访提问的第一句话
一件事情成功与否,事情开头具有关键性作用,新闻采访同样如此。在新闻采访工作中,采访者是否可以顺利工作,记者第一句话是关键所在。如果记者第一句话问得不够恰当,就会引起受采访者情绪上的不满,从而不能积极配合采访工作,导致采访失败。因此,记者进行采访之前,要明确自己的采访目的,同时要确定自己想要获得的新闻信息,这就需要提高第一句话的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记者对第一句话的重要性并不是十分重视,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固定模式,或者故弄玄虚,造成受采访着出现厌恶和反感情绪,这种情况对新闻采访十分不利。
2.4 提高提问的技巧
在新闻采访的全过程中,通常是记者提问,受采访者对问题进行回答,然后记者对受采访者提供的信息进行整体和归纳,将其作为新闻信息。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问题的提问方式。新闻时期,人们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新闻,对广播电视台和记者的提问技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提问技巧有所提高,必须要求记者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其思维能力要跟上自身的语言。广播电视台欣慰记者要高度重视自身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问题提问,促使受采访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解答中。提问过程中,记者结合实际情况,促使受采访者能够积极配合新闻采访[3]。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及时准确地获取新闻信息。此外,为了使受采访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可以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但是在拓展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偏离重点,促使采访目的能够实现。记者在提问过程中,还需要对提问方式进行创新,在提问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这样做,可以是采访模式得到有效巩固,并且提升采访质量和采访效果。
2.5 注意抓住疑点问题
广播电台新闻的主要特点便是有效性,要想使新闻采访的有效性得以提高,就需要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抓住疑难问题。这样做,直接关系到记者是否可以获得新闻价值较高的信息,继而这则新闻成为独家新闻。通常情况下,记者进行实际采访过程中,向受采访者提出的问题一般是将新闻事实作为依据,但是对其进行采访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以外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在这时,就需要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具有相对较强的洞察力,不然就会使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被浪费。因此,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对人的情绪和人物周围的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并且找出事物中的疑点所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找出有价值的疑点,然后对这些疑点进行及时提问。
2.6 注意倾听
实施采访工作过程中,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既要担任提问者,同时也是倾听者。记者需要将这两个角色进行科学扮演,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好记者。记者在对受采访者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提问,并不注意倾听,就会导致采访气氛受到破坏,并且影响对后期信息的整理工作,进而使新闻质量被大大降低。
2.7 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端正工作态度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同新媒体日益涌现,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正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同时也促使记者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4]。在这一背景下,部分电视台新闻记者为了使自身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开始对新闻事实进行扭曲,进而提升这则新闻的关注度。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业内规则,通过正确的渠道获取竞争的胜利。此外,广播电视台要具备艰苦环境中的意志。大部分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相对恶劣的环境,例如夏季炎热的天气,冬季寒冷的天气等等。此外,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例如对自身安全产生威胁的事件等。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如果记者不具备吃苦精神,就难以保障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采访工作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新闻记者要具备吃苦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不畏艰险,同样具备保护自己的技能,从而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十分复杂,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广播电视台竞争力的提升均具备较大的影响。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并学会缓解被采访者的情绪。此外,记者要灵活运用第一句话的应用,科学提问,促使受采访者积极配合采访工作,进而获取具有一定价值的新闻信息。最后,新闻记者要不断端正自身态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新闻报道,并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最终提升新闻时效性和真实性。
参 考 文 献
[1] 何风浪.浅析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J].新闻传播,2016,02:99-100.
[2] 李浩.新形势下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6,05:131.
[3] 王向君.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6,02:16-17+20.
广播现场短新闻的写作艺术 篇3
一、广播现场短新闻
广播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问题的形式之一, 迎合了听众求快、求短、求新、求活的普遍心理, 以真实的场景、真实的声音和情感再现现场的生活画面, 给听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内容丰富, 成为人们比较青睐的一种新闻形式。一个优秀的广播现场短新闻作品, 基本要满足三个基本元素的要求, 首先, 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该新闻提供的有效信息, 必须具有较高的审美和宣传价值;其次, 具有较强的现场感。对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 将发生的画面再现给听众, 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最后, 篇幅必须短小精悍。保证内容能够在四分钟左右听完, 新闻事实更加形象具体, 文字通俗易懂, 满足广大听众的需要。
二、现场短新闻写作艺术
(一) 主题要新, 增强新闻价值
新闻的主题思想就是新, 新是现场短新闻的灵魂, 写作时, 要抓住新闻事件的闪光点来写, 体现时代的特点, 表现新闻的生命力。捕捉新闻的事实, 通过敏锐的观察、分析, 找到新闻的发光点, 及时抓住最优价值的信息, 这样, 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 写出丰富的现场短新闻作品。要想突出新, 就要求作者深入社会, 进行生活实践, 及时将最新鲜的新闻从平凡的事物中寻找出来, 彰显出这个时代的特色。例如:最美佳木斯市中学语文教师现场短新闻, 以短小的篇幅, 突出了现场事件的经过, 彰显出时代的特色, 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 聚好焦、选好角度
广播现场新闻的写作, 要聚好焦点, 选好角度, 紧紧围绕事件发生的主题, 筛选出最生动、最精彩的现场特写镜头, 通过小窗口, 深刻反映大主题, 满足新闻价值的需要。在写作上要巧妙构思, 运用典型的细节和鲜明的画面等表现手法, 进行连贯性的剪辑, 突出鲜明的主题。从最能说明主题的方面, 探究事件的事实, 反映社会现象, 写出短小精悍的作品, 征服听众。
(三) 现场描写
广播现场短新闻是对现场事件的一种反映, 因此, 要进行现场描写。描述事件中的人物不可能从头到脚进行描写, 对人物的外在几乎不做详而又详的描写, 重点是通过某点, 去突出现场人物的内在东西。描述人物的语言, 要有选择性描写, 捕捉典型环境中人物的典型语言, 以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著名摄影家曾说过, 人物内心的思想、灵魂和精神, 往往可以通过他们一瞬间的眼神、体态、双手表现出来, 因此, 应当抓住稍纵即逝的关键瞬间, 只有善于描写细节, 才能起到一滴水见太阳的作用。要想抓住现场的细节, 不是特别容易的事, 首先, 要有深入现场, 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一件事情发生的过程中, 细节会被纷杂现象覆盖, 这时就要在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 并及时从纷杂的现象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运用独具特色的慧眼, 观察现场的细节, 加以挑选, 并进行记录;运用敏锐的观察力, 在无声处抓住细节, 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观察, 并进行思考、分析, 抓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善于运用精简的语言进行表达, 将事件的生动和情感处进行表述, 体现新闻特有的微言大义。
(四) 音响与文字
广播就是被人们听, 所以, 录音非常重要, 通过重要的录音, 可以将新闻现场的音响、人物之间的对话如实表现出来, 增强了现场感。由于现场音响及人物之间的谈话持续的时间有限, 因此, 要善于把握时机, 录到有价值的信息。音响运用得当, 可以直接反映新闻主题, 加强现场报道的真实性, 文字描写主要突出表现现场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经过, 交代相关的背景, 对现场的音响起到解释的作用。对于广播现场新闻而言, 做好音响和文字的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采用的是先音响后文字、先文字后音响及混播的方法, 其中, 音响容易引起听众的注意, 引起听众的好奇心, 通过音响引出文字, 对整个事件进行解释说明, 促使听众将报道完整听下去;先用文字进行介绍, 再播放音响, 使听众在较短的时间里明白事件的过程;混播就是以音响做背景, 压低音响的声音, 播音员同时进行报道, 两者衔接自然, 让听众同时感受到现场气氛和播音员表达的内容。
(五) 制作标题
对于广播现场新闻而言, 标题的制作至关重要, 要符合内容短小精悍的特点, 标题也要在说明意思的前提下, 表达得精简些, 避虚就实, 标题要突出事实, 不能运用的十分抽象, 也不允许运用虚实配合的方式。
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广播现场短新闻的特点, 即三个基本元素, 并重点分析了广播现场短新闻的写作艺术, 从不同方面揭示了新闻的写作技巧, 以促进广播现场短新闻写作水平的提升, 进而有利于满足广大听众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德春.现场短新闻的写作技巧[J].中国地市报人, 2012 (08)
谈广播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艺术修养 篇4
―、广播新闻工作者具备良好艺术修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广播节目质量的需要
广播新闻工作的艺术性极强,所以其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如要在许多材料当中,获取到极具价值的题材,以此为基础来完成策划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艺术修养,再结合自身的想象以及专业的知识,实现对高水平电视节目的制作,确保其质量,进而吸引观众、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二)促进广播节目长远发展的需要
电视节目如果只是通过一系列低俗的形式来获取人们的关注,最终必然会被社会淘汰。所以,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良好的质量是最基本的,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具备较好的艺术修养,能够对节目的时代性、艺术性等有所维持。此外,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具备较好的艺术修养,满足观众的需求。
二、广播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艺术修养
(一)良好的文化修养
广播节目有着较为广泛的受众范围,从老头老太太到青少年都有涉及,部分受众文化素质本身就比较高, 而广播节目又是能够陶冶人心灵的节目。因此,新闻工作者的文化修养要极为良好,能够将知识渗透其中,实现节目档次的提升。在节目制作的相关环节中,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必须要在节目创作中运用自身的文化修养,结合生活素材,让节目和生活更加贴近,具备更加鲜明的特色,从而使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文化修养得以提升。所以,新闻工作者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具体可以结合如下方面:首先要对相关的知识有所涉猎,实现知识水平的提升,然后对其进行主动转化,实现节目文化素质的提升;其次,必须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实现知识的兼容,提升节目的质量。
(二)艺术审美修养
广播节目的艺术性较强,因此新闻工作者的艺术审美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对节目的特点有所了解,比如新闻类的节目较为严谨,生活类的节目较为真实,再结合自身的审美,让节目变得耳目一新。新闻工作者的艺术审美修养是提升团队审美、让节目艺术价值更高必备的因素。就广播新闻工作者来说,这门艺术的本质就是美。所以,在编制节目的过程中,要对其审美特别注意,这是节目最根本的特性。新闻工作者要结合如下的几方面来实现自身审美修养的提升:首先, 要深入生活,艺术一般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注重深入生活,亲自去感悟和体验生活, 从中提取精髓,使节目贴近生活、触动人心、受人欢迎; 其次,要使用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并结合媒介进行传播,让其对生活的感受有最直接的体现。
(三)丰富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也是他们要必备的。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需要从许多的题材中,对极具价值的材料进行选择,随后再结合想象力来串联材料。而且想象力的存在,能够实现文字和视觉的转化,使得节目具备更高的质量。所以,新闻工作者要结合如下的方面来完成自身想象力的丰富和培养:首先参考其他节目的构建。良好想象力获取的基础,就是从同行那里进行方法的借鉴,再结合节目的具体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其次, 要注重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只有这部分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想象力基础才会更加丰富,能够从不同的事物当中获取灵感,进而开展想象活动。
英语新闻广播艺术研究 篇5
一、新时期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新闻信息量大
新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信息的海量化。由于信息可以依托多种媒介渠道传播, 影响范围更大, 网络信息资源更广, 其多渠道、高效率的传播也促进了社会文化信息的交流, 人人都可能是新闻人和新闻制造者, 传播新闻的途径越多, 新闻信息量就越大。由于信息量的增大, 民众对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要求也更加严格, 记者不仅需要更加高效地完成采访, 还要保证新闻内容的质量以及话题的新颖性和吸引力, 这对新时代的记者是极大的挑战。
(二) 媒体之间竞争更加激烈
电视台有着面向广大受众群体和广泛播出的特点, 不但覆盖率高, 也不会受地域影响, 其内容包含面广, 符合大多数人对信息的了解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视机不再是几十年前的稀有家电, 据调查, 我国目前家庭拥有的电视数量平均是2.1 台, 而电视节目也由原来的几个台到如今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台, 这其中包括几十个央视节目, 还有总量超过十个以上的港澳台的节目。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人们从电视上获取新闻的概率下降了很多, 使广播电视台的收视 (听) 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也给新闻记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 广播电视台记者职业道德缺失
新闻的价值在于时效和真实准确, 信息多元化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五彩斑斓, 人们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了解信息, 不会受时间地域的影响, 但是我们发现, 很多新闻缺乏真实性, 网络信息参差不齐, 大量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占满网络, 在阅读传播新闻的同时, 民众辟谣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一部分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收集和编辑时没有对信息进行核对, 忽略了信息的实时性与真实性, 更有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过度追求新闻的反响和效果, 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通过报道虚假新闻博得眼球, 对未查实的新闻信息夸大报道, 侵犯了人民大众对事件真实性的认知权利, 给社会安定带来隐患。
二、新时期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措施
(一) 加强对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1. 提高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效率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人们的时间更加宝贵, 民众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更高, 很少有太长的时间去认真阅读冗长的新闻报道。因此, 在培养新闻记者采访人员能力上, 应该重点培养新闻记者对文字的精炼度, 用简短利落的文字描述新闻, 在全面报道新闻的同时把握新闻重点, 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明确自己此次采访的目的和想达到的效果, 理清采访思路, 在采访过程中用最短的语言和最短的时间完成采访, 提高采访效率和记者的专业性, 这一点在采访名人、政要时特别要具备。
2. 提高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对新闻的敏感性
新闻人的专业素质越高, 对新闻的敏感性也越高。新闻敏感性是新闻人能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捕捉到新闻、找到热点问题, 并且能够及时做出反应的能力。新闻记者作为广播电视台一线的新闻工作者, 更要具备对新闻的敏锐嗅觉, 比如现在最热的话题是“老人扶不扶”问题, 这个问题已经存在, 人们对它也有些触动, 对新闻比较敏感的新闻人就会去报道这个问题, 一方面是引起大家的共鸣, 另一方面问题也想得到大家的关注, 实现新闻报道的目的和新闻信息报道的价值。应该注意的是, 新闻敏感性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 需要新闻采访工作人员注重积累、加强锻炼, 在日常工作中刻意培养对新闻的敏感性。
3. 注重采访技巧的运用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的时候, 所面对的采访对象一般都是首次接触, 新闻记者与被采访者彼此不熟悉, 采访对象一般都会比较紧张。新闻记者作为采访过程中的主导者, 应该考虑到采访对象的感受, 进行换位思考, 积极创造轻松的采访氛围。采访对象的状态与采访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 能让采访对象能够自然地融入采访过程中, 使采访过程更加和谐、更加顺利。营造良好的采访环境, 根据前期搜集的采访对象的基本信息, 就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适当地进行沟通, 让采访对象保持愉快的心情, 使采访对象的紧张感逐渐消除, 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的时候不能直接奔着采访目的进行提问, 避免引起被采访者的排斥, 可以通过聊家常话题形成和谐的采访环境。
4. 注意新闻编辑的技巧
科学合理的采访和编辑方式能让新闻更有吸引力, 阅读性更强, 增加了新闻的价值。当下的新闻编辑工作从一元化开始走向多元化, 不同的受众群体对新闻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社会各阶层与社会媒体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这种形势下, 新闻采访工作人员必须要展现自己的新闻专业性与良好的职业修养, 在为社会提供新闻信息的同时帮助大众深度解析新闻信息, 了解我们的生活环境, 表现社会百态, 这就要求新闻采访人员要培养起运用多种采访和编辑方式的能力, 在新闻编辑中配上清晰的图片、视频等, 辅助报道新闻, 让新闻信息更加生动明了, 大众更能迅速捕捉到新闻重点, 在符合新闻报道用词准确的同时, 尽量使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对新闻进行描述。
(二) 提高新闻记者求真务实的职业态度
新媒体的出现方便娱乐了人们的生活, 随之而来也有很多消极的影响, 各种信息泛滥、真假信息难辨, 误导了大众, 所以新闻采访工作人员不但要提高采访的技能,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态度, 明确自己工作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在对新闻的采访报道中准确把握报道方向, 客观公正地对新闻事件做出评价和建议, 对自己负责, 对工作负责, 对社会负责,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神, 宣传社会正能量, 通过新闻报道发挥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新媒体给新闻记者带来的挑战是严峻的, 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有待提高, 采访方式单一, 对新闻编辑难以抓住重点, 对新闻事件没有自己的立场。虚假新闻危害大众等问题也是突出的, 相关部门应该注重对新闻记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 定期培训, 加强新闻记者的思想道德建设, 鼓励新闻记者发出自己的声音, 对新闻的真实性等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在适应新媒体的同时, 给民众一个健康的新闻信息环境。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和广电自身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新闻记者工作的重要性和新闻记者应该具有的专业技能, 针对目前我国在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面临的普遍问题, 提出提高新闻记者采访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对策, 以适应新媒体冲击下的新闻记者采访工作。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 让我国的媒体工作顺利进行, 为民众报道出实时、有价值、有深度、能反映社会大众舆论的新闻, 实现新闻记者采访工作者的自身价值。
关键词:新时期,新闻记者采访,艺术
参考文献
[1]高华.关于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4 (2) .
[2]何茜.关于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24) .
英语新闻广播艺术研究 篇6
一、做好采访的准备工作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前, 需要对采访的目的、采访的对象、采访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进行充分准备, 实现真正的“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通过对采访相关信息进行准备, 能够帮助新闻记者理清采访的思路, 对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预测, 并准备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通过准备工作, 新闻记者可以提前演习采访过程, 提高新闻记者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语言表达, 发挥新闻记者最佳的采访水平。
二、营造好的采访氛围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的时候, 面对的采访对象一般都是首次接触, 新闻记者与被采访者彼此不熟悉, 采访对象一般都会比较紧张。新闻记者作为采访过程中的主导者, 应该考虑到采访对象的感受, 进行换位思考, 积极创造轻松的采访氛围, 采访对象的状态与采访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 让采访对象能够自然地融入采访过程中, 使采访过程更加和谐, 更加顺利。营造良好的采访环境, 对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新闻记者在恰当的时候运用适当的语言, 如根据前期搜集的采访对象基本信息, 将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适当地进行沟通, 让采访对象保持愉快的心情, 使采访对象的紧张感逐渐消除。例如, 新闻记者调查农村农民生活状况的时候, 对农民进行采访要尤其注意采访氛围, 因为农民对新闻采访不熟悉, 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很容易出现紧张心理, 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的时候, 不能直接奔着采访目的进行提问, 避免引起农民的排斥, 可以通过跟农民聊一些家常话题, 让农民自然的接受采访, 形成和谐的采访环境。
三、提升采访提问技巧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 主要是对采访对象进行提问, 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获得新闻信息。新闻记者要想实现较好的采访效果, 必须重视采访提问技巧。新时期的新闻记者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提问技巧, 提问技巧与新闻记者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联系, 通过较好的提问方式, 让采访对象慢慢融入采访环节中, 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和不同的采访环境, 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能够及时地获取新闻信息。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的时候, 可能会为了缓解采访对象的紧张感, 将提问的内容进行扩展, 新闻记者要提升采访提问技巧, 必须对提出的问题范围进行合理的控制, 抓住采访重点, 使提出的问题能够符合采访目的。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代表性, 体现广播电视台新闻采访的专业性。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提升采访提问技巧的时候, 不仅仅要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还需要提高创新能力。社会在不断进步, 各行各业都发生巨大的变化, 广播电视台的新闻采访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新闻记者可以通过对提问方式进行创新, 改变千篇一律的采访提问模式, 提高采访效果。[1]
四、善于抓住疑点问题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对新闻信息的有效性十分重视, 新闻记者取得价值较高的新闻信息, 对获得独家新闻报道是十分有利的。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获取具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对新闻记者的观察能力和发掘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的新闻采访工作中, 新闻记者对采访对象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以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事件信息为依据的, 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 会在一些小的细节上出现具有价值性的新闻信息, 这种不经意的新闻线索很容易被新闻记者忽视, 只有观察力强、善于捕捉价值新闻的综合素质较强的新闻记者, 才能做到挖掘更深的新闻信息。新闻记者要提高抓疑点能力, 在平时的采访工作中, 要注意对身边的人、事、物用心的观察, 找出疑点, 并对其进行筛选, 锻炼新闻记者筛选价值新闻信息的能力, 对筛选出来的疑点及时地组织提问, 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 从中发掘价值较高的新闻。[2]
五、采访过程中认真倾听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 不仅仅扮演着提问者的角色, 还需要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如果在采访过程中, 新闻记者只是单纯地进行提问, 对营造采访氛围会造成不利影响。新闻记者提出问题后, 在采访对象回答的过程中, 要以认真的态度去倾听, 不能打断采访对象, 不添加个人情感, 让采访对象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 促进采访工作更深入地开展。新闻记者在倾听的过程中, 不仅仅是对采访对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 还需要理清思路, 通过这些信息, 发现实质性的新闻价值, 获得更有效的采访效果。[3]
六、提高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让新闻信息的获取形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使新闻行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大, 很多新闻记者为提高公众关注度, 为新闻信息增加色彩, 实现“锦上添花”, 让新闻信息失去本质, 有的新闻记者甚至扭曲新闻信息或者编造新闻信息, 让新闻失去真实性, 这些都是新闻记者缺乏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提高新闻记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要加强思想宣传教育, 广播电视台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提升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
七、结束语
提高新闻采访艺术, 对新时期新闻媒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能够有效地提高新闻采访效果, 获得价值新闻。相信经过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努力, 广播电视台新闻采访艺术能够不断提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 传播范围不断扩大, 人们对新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新闻信息与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有着重要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提升新时期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进行分析, 以期为新闻记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新闻记者,采访艺术
参考文献
[1]高华.关于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 2014 (2) :34-36.
[2]何茜.关于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24) :58-59.
[3]王崇彬.浅谈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J].才智, 2014 (19) :11-12.
英语新闻广播艺术研究 篇7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这为广播电视台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新闻记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新闻记者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记者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扭曲新闻事实,导致新闻行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1 重视新闻采访者采访艺术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媒体和媒体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广播电视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创新,使其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促使节目形式更加丰富多彩[1]。同时,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为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迅速赶往新闻发生现场,对新闻消息进行第一时间的整理和发布。此外,新闻记者对新闻进行采访和整理过程中,注意保持高质量新闻消息,并且不断提升采访技巧。
当下,新闻处于发展的新时期,新闻采访对于新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人员要对广播电视台欣慰记者采访艺术进行高度重视,这样做在电视发展的多个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价值。提高记者采访艺术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新闻品质,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对新闻进行观看,最终使广播电视台的收视率得到有效提升,提高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促使新闻采访更加突出,在很大程度上行提升了新闻信息的价值;提高新闻记者采访的艺术性,促使新闻在社会上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可以为受众群体传递正能量。
2 提高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对策分析
2.1 认真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工作过程中,主要方式是通过语言交流的形式,对新闻信息进行获取。语言交流的技巧对采访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记者进行新闻采访过程中,需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从而提升记者在采访中的表现,让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最终使新闻采访质量得以提升。在新闻采访之前,记者的准备工作主要有:①明确,并全面掌握采访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采访后所需达到的效果。②明确采访问题,在采访之前还要做好采访的演练,从而对思路进行梳理。③在采访之前,要预设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定出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临危不乱,促使采访效果得到提升。
2.2 注意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广播电视台进行新闻采访过程中,一般是一次性接触,采访和被采访者之间并不熟悉。面对镜头,受采访者有可能出现紧张情绪。针对这一问题,广播电台新闻记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受采访者的情绪变化,为受采访者营造出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进而使受采访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继而为采访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提升采访效果。要想为本次采访营造良好的氛围,记者一定要具备较高的语言天赋和应变能力,结合之前的准备工作,谈一些能够提升受采访者兴趣的话题,继而帮助受采访者建立愉悦的心情,从而积极配合采访工作[2]。
2.3 注重采访提问的第一句话
一件事情成功与否,事情开头具有关键性作用,新闻采访同样如此。在新闻采访工作中,采访者是否可以顺利工作,记者第一句话是关键所在。如果记者第一句话问得不够恰当,就会引起受采访者情绪上的不满,从而不能积极配合采访工作,导致采访失败。因此,记者进行采访之前,要明确自己的采访目的,同时要确定自己想要获得的新闻信息,这就需要提高第一句话的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记者对第一句话的重要性并不是十分重视,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固定模式,或者故弄玄虚,造成受采访着出现厌恶和反感情绪,这种情况对新闻采访十分不利。
2.4 提高提问的技巧
在新闻采访的全过程中,通常是记者提问,受采访者对问题进行回答,然后记者对受采访者提供的信息进行整体和归纳,将其作为新闻信息。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问题的提问方式。新闻时期,人们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新闻,对广播电视台和记者的提问技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提问技巧有所提高,必须要求记者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其思维能力要跟上自身的语言。广播电视台欣慰记者要高度重视自身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问题提问,促使受采访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解答中。提问过程中,记者结合实际情况,促使受采访者能够积极配合新闻采访[3]。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及时准确地获取新闻信息。此外,为了使受采访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可以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但是在拓展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偏离重点,促使采访目的能够实现。记者在提问过程中,还需要对提问方式进行创新,在提问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这样做,可以是采访模式得到有效巩固,并且提升采访质量和采访效果。
2.5 注意抓住疑点问题
广播电台新闻的主要特点便是有效性,要想使新闻采访的有效性得以提高,就需要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抓住疑难问题。这样做,直接关系到记者是否可以获得新闻价值较高的信息,继而这则新闻成为独家新闻。通常情况下,记者进行实际采访过程中,向受采访者提出的问题一般是将新闻事实作为依据,但是对其进行采访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以外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在这时,就需要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具有相对较强的洞察力,不然就会使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被浪费。因此,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对人的情绪和人物周围的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并且找出事物中的疑点所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找出有价值的疑点,然后对这些疑点进行及时提问。
2.6 注意倾听
实施采访工作过程中,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既要担任提问者,同时也是倾听者。记者需要将这两个角色进行科学扮演,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好记者。记者在对受采访者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提问,并不注意倾听,就会导致采访气氛受到破坏,并且影响对后期信息的整理工作,进而使新闻质量被大大降低。
2.7 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端正工作态度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同新媒体日益涌现,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正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同时也促使记者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4]。在这一背景下,部分电视台新闻记者为了使自身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开始对新闻事实进行扭曲,进而提升这则新闻的关注度。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业内规则,通过正确的渠道获取竞争的胜利。此外,广播电视台要具备艰苦环境中的意志。大部分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相对恶劣的环境,例如夏季炎热的天气,冬季寒冷的天气等等。此外,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例如对自身安全产生威胁的事件等。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如果记者不具备吃苦精神,就难以保障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采访工作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新闻记者要具备吃苦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不畏艰险,同样具备保护自己的技能,从而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十分复杂,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广播电视台竞争力的提升均具备较大的影响。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并学会缓解被采访者的情绪。此外,记者要灵活运用第一句话的应用,科学提问,促使受采访者积极配合采访工作,进而获取具有一定价值的新闻信息。最后,新闻记者要不断端正自身态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新闻报道,并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最终提升新闻时效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何风浪.浅析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J].新闻传播,2016,02:99-100.
[2]李浩.新形势下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6,05:131.
[3]王向君.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6,02:16-17+20.
英语新闻广播艺术研究 篇8
关键词:新形势,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策略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 人们对新闻的内容及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因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需要新闻采访人员具备较高的采访艺术。这已经成为当前广播电视台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意义
新形势下, 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要实现良好的发展, 在众多新媒体中脱颖而出, 占据优势的市场地位, 就需要努力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其中, 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内容。[1]提高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 能够获得更好的采访效果, 从采访的事件以及人物身上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提升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 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使整个广播电视台的竞争实力得到提升, 同时还能使新闻信息更加快速、全面地传递, 凸显新闻的社会作用, 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二、新形势下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
(一)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通常情况下,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获取新闻信息, 因此语言交流方式成为影响采访效果的要素。在日常的采访过程中, 记者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做到语言表达流畅、清晰, 使自身的采访水平得到充分发挥, 采访到更高质量的内容。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访前, 需要了解本次采访的目的、对象, 明确新闻采访最终要达到的效果。[2]同时, 记者需要设计采访的问题, 并做好访前的练习, 保证采访思路清晰、有条理。要对采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 制定出解决这些突发问题的方法, 冷静、镇定地处理突发事件, 保证采访的整体效果。
(二) 创设良好的采访环境
广播电视台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 基本上都是首次接触采访对象, 彼此间并不熟悉, 受访者一般会比较紧张。这时就需要采访记者充分考虑受访者的感受以及状态, 创设轻松、愉快的采访氛围, 使受访者能够以轻松自然的状态进入到采访中, 保证采访过程更和谐。营造轻松的采访氛围需要新闻记者使用合理、恰当的语言, 在采访前收集受访者的相关资料, 找到受访者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 使受访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消除紧张感。记者在采访时不能直接提出采访问题, 要避免引起受访者的排斥, 尽量先与受访者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 使受访者自然地接受采访。
(三) 注重提问的技巧
在采访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都是记者进行提问, 受访者回答问题, 记者根据受访者的回答获得想要的信息。这就需要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具有一定的提问技巧, 提升新闻采访的质量。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有良好的语言组织以及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强, 根据采访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 使受访者自然地融入采访中, 积极配合回答问题。这样, 记者才能够如愿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在提问过程中, 记者需要对问题的范围进行控制, 明确重点, 保证采访目的的实现, 突出采访的专业性。记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对提问的方式进行创新, 形成自己的风格, 促进采访质量以及效果的提高。[3]提问时要避免问题太过宽泛, 这样受访者回答也是泛泛而谈, 很难获得准确的信息。记者不能提出含有暗示性的问题, 不能以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左右受访者的想法, 扭曲事实。
(四) 把握住新闻采访中的重点、疑点内容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就是为了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但是很多记者的采访经常是徒劳而返的。主要是记者在进行采访时, 只是根据新闻线索对受访者进行提问, 采访过程中没有细致观察, 没有认真分析新闻线索, 没有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疑点。很多真实的、隐藏的信息是很难在采访过程中获得的, 需要记者在周围的点滴中获取更加有价值的信息。记者不仅要细心观察, 还需要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分析, 从而获得更加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例如, 《今日说法》节目中, 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和信息, 需要记者进行全面的调查, 获得关键性的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从而出色地完成采访任务。[4]
(五) 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 实事求是
当前, 随着经济以及科学的快速发展, 新媒体大量出现, 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受到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新闻记者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在这种情况下, 有些广播电视台记者为了提高名气, 故意歪曲事件真相, 以提高人们的关注度。这种恶性的竞争会对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甚至会对整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在工作中实事求是, 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 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三、结语
新形势下, 提高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满足更多人的实际需要。同时, 这能促进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融合时代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张清灿.新时期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9) :95.
[2]计云双.新时期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6) :155.
[3]龙红洁.新时期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提升的对策研究[J].科技与创新, 2015 (23)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