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财务分析(精选6篇)
篇1:长期财务分析
2013-2014小麦生长期气象条件分析
一、前期气象条件
1、秋播期(2013年10月上旬-11月上旬)
全市积温669.6~683.1℃,较常年(1981-2010年)偏高37.7~62.2℃;平均气温16.3~16.6℃,较常年偏高0.9~1.5℃;降水量7~23.7mm,较常年偏少33.5~46.2mm;日照时数234.4~265.2h,泗洪较常年偏少10h,其他地区较常年偏多8.6~32.6h。
2、越冬期(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中旬)
全市积温234.5~326.1℃,较常年偏高30.5~90.5℃;平均气温1.7~2.2 ℃,沭阳接近常年,其他地区较常年偏低0.2~0.5℃;降水量35.7~47.6mm,较常年偏多3.9~15.8m;日照时数105.3~162.7h,较常年偏少31.2~105h。
3、返青期(2014年2月下旬-3月中旬)
全市积温233.5~250.6℃,较常年偏高58.5~64.1℃;平均气温8.1~8.7℃,较常年偏高4.3~4.5 ℃;降水量13.1~19.2mm,较常年偏少43.9~54mm;日照时数131.6~152.3h,较常年偏少162~190.3h。
4、拔节期(2014年3月下旬-4月上旬)
全市积温305.4~325.8℃,较常年偏高84.4~94.3℃;平均气温14.5~15.4℃,较常年偏高4~4.3℃;降水量11.6~18.1mm,较常年偏少8.7~17.7mm;日照时数123.5~147.7h,除泗洪较常年偏少1.6h外,其他地区均较常年偏多4.9~25.3h。
5、抽穗期(2014年4月11-27日)
全市积温269.8~277.2℃,平均气温15.9~16.3℃,降水量
73.2~97.2mm。
二、5月气候趋势预测
我市5月常年(1981-2010年)平均总降水量70.1-75.9mm,最多的一年为312.8mm(1963年泗洪),平均雨日8.2-8.7天。月平均气温19.5-20.4℃,月极端最高气温36.6℃(1982年宿迁),月极端最低气温2.5℃(1961年沭阳),日照时数214-223.8小时,最多的为1987年宿迁314.2小时,最少的为1963年泗阳87.3小时。
预计今年5月我市降水较常年同期正常略多,月内主要为过程性降水。5月平均气温以正常略高为主,月极端最高气温33-35℃,将会出现在下旬。
篇2:长期财务分析
1、ZX公司准备购入一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现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1)甲方案需投资20 000元,使用寿命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5年后设备无残值。5年中每年销售收入为12 000元,每年的付现成本为4 000元。(2)乙方案需投资24 000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也是5年,5年后有残值收入4 000元。5年中每年的销售收入为16 000元,付现成本第1年为6 000元,以后随着设备陈旧,逐年将增加修理费800元,另需垫支营运资金6 000元。ZX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资本成本为10%。
要求:分别计算两个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现值指数和内部报酬率。
2、A航运公司现有一艘旧货船,如现在大修,需要支付大修成本20 000元,并预计在第5年末还需大修一次,预计大修成本8 000元,如第5年末按时大修,该货船可以继续使用5年,期满残值有5 000元,另外该船每年的营运(付现)成本18 000元。现在公司拟出售旧货船,可得价款7 000元,购买新船需要支付购入成本60 000元,新船使用寿命10年,预计在第5年末大修一次,大修成本2 500元,10年期满有残值5 000。新船的年营运成本为10 000元,该公司资本成本为18%。
要求:确定A公司是否购置新船。
3、B公司于两年前购置设备一台,购价为24 000元,估计使用寿命为12年,期满无残值,折旧采用直线法,目前设备账面价值20 000元。现有更先进的设备可供公司使用,购价39 000元,可使用10年,期满无残值。使用新设备后每年可增加收入3 500元,降低变动成本2 500元。旧设备若立即出售可得价款16 000元。所得税率为33%,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2%。
要求:确定B公司是否更新此设备。(非会计专业学生可不此题)
篇3:长期投资决策风险分析
长期投资决策是指企业为了改变或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能力而投入大量资金, 以期获得更多回报的经营活动。长期投资决策是对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的资金流进行全面的预测、分析和评价的财务工作, 也是对长期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决策的过程。一般来说, 凡涉及投入大量资金, 获取报酬或收益的持续期间超过1年, 能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企业经营获利能力的投资就称为长期投资。其基本的特点是:投资数额大;回收时间长;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大;不可逆转性。长期投资决策按投资影响范围的广义和狭义可分为战略性投资决策和战术性投资决策;按投资具体要求的不同, 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和有价证券投资决策;按投入资金是否分阶段, 可分为单阶段投资决策和多阶段投资决策。
二、长期投资决策程序
长期投资决策是在资金的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投资风险、资金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 对长期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取舍。由于这种投资资金量大、时间长、风险大, 一般也可以称为资本支出决策或资本预算, 长期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长期投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影响事关重大, 因此, 企业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应确定决策的程序:一是确定决策目标。就是决策者要弄清楚这项决策究竟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二是调查研究、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调查研究和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企业应该可以对项目相关的情况作出合理的预测, 如未来产品和要素市场状况和价格水平, 以及未来市场各种状况的概率等。三是提出备选取方案。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 企业可以制定出各种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备选方案应具备多样性和可操作性, 以便于增加企业的选择空间。四是确定最优方案。通过对各备选方案的分析比较和评价, 选择最优的方案。这是投资决策过程的核心环节。五是项目实施与事后评价。在实施过程中要将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和个人, 并进行严格的事中监督和控制。在项目结束后, 企业要对项目的运行状况和效果进行事后分析评价。
三、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方法
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按照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可以分为贴现指标和非贴现指标。贴现指标的分析评价方法是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包括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外部收益率和获利指数指标。非贴现指标分析评价方法是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在分析评价投资方案时, 对项目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 不按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统一换算, 而直接进行计算。非贴现指标分析评价法主要包括:会计收益率法和静态投资回收期法。
四、长期投资决策风险分析
长期投资决策是在确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即只考虑未来的一种可能性, 现金流量也是唯一的。事实上, 任何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都会有风险, 都难免与预期的现金流量发生偏差。长期投资决策必须包含这些风险因素, 充分考虑项目的风险价值。对于风险性投资项目, 由于已知概率分布, 因此可以用概率分析的方法通过各种数学特征来描述项目的风险大小, 具体可采用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
第一,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是对于高风险的项目, 采用较高的贴现率计算净现值, 然后根据净现值法的规则来选择方案。这种根据风险大小确定的, 包括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的贴现率即为风险调整贴现率。其计算方法有:
一是数学计算法。风险调整贴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斜率×风险程度。其中:无风险报酬率可以用购买国债的收益率来衡量。国债投资一般没有违约风险, 在物价比较稳定的情况下, 其利率可视为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斜率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有关, 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确定。风险程度反映投资项目风险大小, 一般用标准离差率来表示。
二是项目比较法。投资者在进行项目的评估时, 可以在市场上找到已完成的类似项目的实际投资报酬率的资料, 以此为参考, 结合对未来市场变化趋势的预测和被评价项目的特殊性, 进行适当修正后确定风险调整贴现率。为了使确定的风险调整贴现率更符合项目实际, 投资者可调查多个类似项目, 然后对它们的实际投资报酬率进行适当的平均。
三是风险评级确定法。为确定项目风险调整贴现率, 可聘请一些专家, 请专家根据历史资料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测, 首先对项目进行风险等级评定, 然后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贴现率。利用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分析评价投资项目时, 首先, 计算投资项目各年现金流量的期望值;其次, 确定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 并选择适当的方法确定风险调整贴现率;最后, 利用风险调整贴现率和现金流量的期望值, 按确定型项目进行分析评价。
例如:东方公司的某投资项目的A方案, 其现金流量及概率资料如表1所示。
经专家对该方案风险水平的评定, 并结合类似项目的实际报酬率, 将风险调整贴现率确定为10%。现用净现值法评价A方案的可行性。
首先计算各年净现金流量的期望值。
第1年:600×0.4+400×0.4+200×0.2=440 (万元)
第2年:800×0.2+600×0.6+400×0.2=600 (万元)
第3年:500×0.5+400×0.4+300×0.1=440 (万元)
其次计算净现值:NPV=440× (P/F, 10%, 1) +600× (P/F, 10%, 2) +440× (P/F, 10%, 3) -1000=226.416 (万元)
根据净现值的决策标准:只要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 就可接受该项目;如果净现值小于零, 则应放弃该项目;如多个互斥项目进行选择时, 选取净现值最大的项目。因此, 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表明:A方案是可行的。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比较符合逻辑, 因为这种方法反映了风险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增加, 时间离现在越远, 贴现率对期望值的现值的影响越大, 对风险的调整作用越大。但是, 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它把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混为一谈, 并据此对现金流量进行贴现, 这意味着风险随时间的推移而加大, 有时会与现实不符。某些行业的投资, 前几年的现金流量难以预料, 越往后反而更有把握, 如果树园、饭店等。因此, 在选择该种方法时应考虑投资项目的行业。
第二, 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项目投资风险的直接表现就是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 按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的思路就是把这种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调整为无风险的确定的现金流量, 然后用无风险的资本成本进行折现。把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调整为无风险的现金流量可以通过肯定当量系数来确定。肯定当量系数是指不确定的1元现金流量期望值等价于使投资者满意的肯定金额的系数, 它等于无风险的现金流量与有风险的现金流量的比值。即:
例如:W公司投资项目在某一年的预期现金流量的分布如表所示:
根据表2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当年的期望现金流量为5400元。这5400元中是包含了风险因素的。如果投资者此时认为无风险的现金流4500元和这个有风险的5400元是没有差异的, 那么, 4500元就是有风险的现金流量5400元的无风险值, 肯定当量系数为:4500÷5400=0.833。显然, 无风险的现金流量应当小于有风险的现金流量, 因此, 肯定当量系数应当在0~1的范围内取值。
肯定当量系数的大小取决于项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现金流量的风险越大, 肯定当量系数就越小;反之, 现金流量的风险越小, 肯定当量系数就越大。具体取值的高低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如果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力较强, 则可以选取较大的肯定当量系数;如果投资者的风险回避程度较高, 则需要选取较低的肯定当量系数。另外, 不同年度的现金流也可使用不同的肯定当量系数, 变化大的年度取值更低一些, 变化小的取值则可高一些。如果为了避免肯定当量的取值的主观性, 可以通过项目现金流的变异系数来确定肯定当量系数。在实际工作中, 要科学合理的确定肯定当量系数。
参考文献
篇4: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析
新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原投资准则相比,无论是核算范围还是核算方法都有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实际是依据企业合并准则的规定来确定的。下面笔者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等进行分析。
一、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
根据新企业合并准则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取决于企业的合并方式,而不是取决于投资的核算方法。具体的合并方式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象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费用除发行债券和股票外计入当期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体现的是购买法,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合并费用也计入合并成本。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直接相关费用)
贷: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
具体分为:
1.以存货作为对价进行的企业合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以固定资产作为对价进行的企业合并: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固定资产清理
营业外收入
3.以发行权益性证券进行的企业合并: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直接相关费用)
贷:股本
资本公积(扣除直接相关费用)
如果无溢价或溢价部分不足以抵减的情况下:冲减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以无形资产作为对价的企业合并
借:长期股权投资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
贷:无形资产
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一)核算范围
新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对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进行了调整,具体比较如表1:
(二)核算方法
1.成本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在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情况下,要采用成本法核算,即新准则下成本法的核算范围从原来的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扩大到了控制。成本法核算的原理与原投资准则的规定相同,即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具体分为:(1)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冲减投资成本;(2)投资以后年度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应具体分析: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各年分得股利之和)大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投资企业应得利润的合计数)时,其差额即为累积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然后根据前期已累积冲减的投资成本调整本期应冲减或恢复的投资成本;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小于或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复的投资成本,则首先将尚未恢复数额全额恢复,然后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核算涉及的 “应收股利”科目和“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的计算公式如下:(1)“应收股利”科目发生额=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股利总额×投资持股比例(2)“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应收股利的累积数-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前期已累积冲减的投资成本
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时,若计算结果为正数,则为本期应冲减的投资成本,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方反映;若计算结果为负数,则为本期应恢复的投资成本,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借方反映,但恢复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具体分析如下:
(1)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2)后续期间的会计处理:
①投资当期收到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②以后各期:比较累计应收股利和累计应得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或借)
2.权益法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权益法核算与原投资准则规定不同之处是:(1)权益法下要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比较,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2)投资企业在确认影响又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具体分析如下:
(1)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不同时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如果小于编制如下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营业外收入
(2)投资当期收到被投资方分配投资前的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投资后
①年末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②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③收到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④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增加: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三)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1)原持股比例部分
①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②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其余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
(2)新增持股比例部分
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
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
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1)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
(2)剩余持股比例部分。
①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大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小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②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转变为权益法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其余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
(四)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按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处理,要将原持股比例部分由权益法调整为成本法。
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按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基础。
(五)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篇5:长期财务分析
一、长期股权投资及其初始计量原则
1.含义: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
2.包括: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小份额权益性投资。3.初始计量原则:
(1)企业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
长期股权投资的形成不同,其初始计量也不同。长期股权投资可能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也可能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还有可能是非合并下形成的。
(2)企业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其对价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作为应收股利单独入账,不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企业合并概述
1.含义: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2.分类:
(1)按合并方式不同,企业合并可以分为三大类:控股合并、吸收合并、新设合并。但只有控股合并才能形成股权投资,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都与股权投资无关。
(2)以是否在同一控制下进行企业合并为基础对企业合并的分类: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有多种形式,除上述统一集团下两个子公司的合并外,还有: ①母公司将其持有的对某一子公司的控股权出售给另一子公司; ②集团内某子公司自另一孙公司处取得对某一子公司的控制权。在判别是否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2.入账原则: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确定其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时,应当按照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进行计量,也就是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3.初始入账:
(1)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作为合并对价的
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对价是按照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债务与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要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以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例1.A企业合并B企业,合并前和合并后,都受甲企业控制。A企业支付75万元,获取B企业所有者权益100万元的70%,假设是控股合并。
则A企业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为100*70%=70(万元),而投资支付了75万元,差额5万元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 70 资本公积 5 贷:银行存款 75 如果资本公积只有3万元,则另2万元调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 70 资本公积 3 盈余公积 2 贷:银行存款 75 如果盈余公积只有1.5万元,则: 借:长期股权投资 70 资本公积 3 盈余公积 1.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 贷:银行存款 75(2)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
还应当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成本与发行股票的面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以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例2.如果P公司发行的股本为100万元,S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900万元,则: 借:长期股权投资 900 资本公积 100 贷:股本 1000 如果资本公积只有80万元,则: 借:长期股权投资 900 资本公积 80 盈余公积 20 贷:股本 1000 上面讲的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这是非常有特点的问题,与国际惯例不同。与后面所讲的也不同,后面讲的都是以公允价值来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只有这个特殊。
(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比如联想合并IBM。
2.入账原则:之所以要区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因为两种合并下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不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支付的资产、形成的负债或形成的权益资本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3.初始入账: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购买方为了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1)通过多次交换交易才形成的企业合并,要把每一次的成本加总在一起进行处理。(2)购买方在进行企业合并时所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要计入合并的成本。注意,这里的相关费用和第六章金融资产所讲的相关费用不同,这里的直接相关费用不包括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也不包括企业合并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
(3)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企业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作出约定的,购买日如果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购买方应将其计入合并成本。
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润处理。例3.A企业用货币资金取得B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70%,假如B企业所有者权益(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企业取得B企业股权100万元,A企业支付75万元货币资金。问A企业对B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是多少?
借:长期股权投资 75 贷:银行存款 75 例4.企业有一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累计折旧40万元,净值60万元,公允价值为75万元。企业用此固定资产对B企业进行投资,达到 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00万元的70%。
原则:按公允价值入账。借:固定资产清理 60 累计折旧 40 贷:固定资产 1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75 贷:固定资产清理 60 营业外收入 15 例5.企业有一无形资产原值100万元,累计摊销40万元,净值60万元,公允价值为75万元。企业用此无形资产对B企业进行投资,达到 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00万元的70%。
借:长期股权投资 75 累计摊销 40 贷:无形资产 100 营业外收入 15 例6.企业有一批商品成本60万元,售价(公允价值)75万元。增值税税率17%。企业用此商品对B企业进行投资。
这种情况,应该做销售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87.75 [75(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7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2.75 [75(1+17%)] 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 贷:库存商品 60 ☆小结: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入账价值按照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计量,转出资产的数额和入账价值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转出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
当然,长期股权投资以转出公允价值入账作为入账价值,但与所有者权益所占的份额并不相等。比如,资产公允价值为75万,但只占了100万元70%的份额,差额5万元是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反映的商誉,注意不是会计科目中的商誉。
三、以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处理。
(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三)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其实,无论是以支付现金取得,还是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或者是投资者投入的,都是以公允价值入账。以公允价值作为投资的入账价值,这是投资中的一个共性的地方。
和前面相联系:合并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只有一个特殊的: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不是用的公允价,而是用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其他全部是用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企业发行权益性证券有关的手续费、佣金等,溢价发行的冲减溢价(资本公积),溢价不足冲减的,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注意和以前规定的不同。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原则
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分别不同情况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确定期末账面余额。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下列情况下,企业应运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相关的几个概念:
1.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控制存在于以下情况:
(1)拥有被投资单位有表决权资本的50%以上(直接拥有、间接拥有或直接+间接拥有)①直接拥有:比如:A企业对B企业进行投资,占 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51%,则A企业B企业之间就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②间接拥有:A企业对B企业进行投资,占 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51%,B企业对C企业进行投资,占 C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60%,则A企业也拥有了C企业的60%。
③直接+间接拥有:A企业对B企业进行投资,占 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51%;B企业对C企业进行投资, 占 C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30%,;A企业直接向C企业进行投资,占C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30%。则A企业一共拥有C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60%,A企业对有C企业有控制权。
(2)虽然没有拥有表决权资本的50%以上,但具有实质控制权。
比如:A企业对B企业进行投资,只达到B企业的40%,但拥有B企业50%以上的表决权;或者有任免B企业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多数成员的权力;或者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的投票权;或者在章程中已经明确,对B企业虽然投资只有40%,但却有能力决定B企业的财务经营政策等。
2.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比如,A企业和B企业各投资50%,各占C企业的50%,A和B共同控制C。
如果A企业投资40%,B企业投资60%,但合同约定A、B对C有共同控制,这种情况也叫共同控制。
3.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如果A企业向B企业进行投资,达到B企业的30%,则A企业有参与B企业财务经营政策的权利,但不能决定。这种情况称为重大影响。
重大影响通常占被投资单位有表决权资本20%或以上、50%或以下,注意含20%,也含50%。
在判别是否有重大影响时,还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虽然没有达到20%,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也应确认为具有重大影响:
(1)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派有代表。(2)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3)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4)依赖投资企业的技术资料。
介绍这三个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长期股权投资,什么时候采用成本法,什么时候采用权益法。
(二)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分
1.如上所述,下列情况下,企业应运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1)在有控制情况下采用成本法。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比如A企业对B企业投资,占 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10%,B企业不是上市公司,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A企业对B企业投资就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注意和前面金融资产的内容区分开,比如B企业是上市公司,现在购买B企业10%的股票,不具有重大影响,也不具有共同控制,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这不是长期股权投资,而是金融资产。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情况下,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2.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定义没必要记,但要理解。
成本法要注重“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一般不改变,注重初始投资成本。
权益法要注重“权益”,注重受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受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不变,投资企业投资不变;受资企业所有者权益改变(不管什么原因),投资企业投资随之改变。
(三)成本法核算
1.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2.被投资单位宣告净利润,不进行账务处理。3.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借: 应收股利 贷: 投资收益
4.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股票股利,不做处理,备查登记。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权益法是重点内容,在学习时要重点掌握。
(一)权益法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权益法注重受资企业所有者权益。
(二)权益法核算 1.初始计量时:
非合并情况下,按转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形成债务的公允价值或发行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投资的入账价值。
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所占份额的,其差额作为商誉进行处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例7.A企业向B企业投资,占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30%,B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00万元,如果A企业投资30万元,不需要另外进行处理。如果A企业投资35万元,则: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不作调整。
如果A企业投资25万元,小于所占份额30万元,差额5万元可以看作被投资单位股东给予投资者的让步,或作为被投资单位原有股东的无偿捐赠,应确认收益。
例8.A企业向B企业投资,占B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00万元的30%,A企业只用25万元货币资金进行投资,则A企业应作为营业外收入5万元,同时调整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营业外收入
2.受资企业宣告净利润和净亏损时:(1)宣告净利润时: 借: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 投资收益
(2)宣告净亏损时: 借: 投资收益 贷: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受资企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 借: 应收股利 贷: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受资企业其他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时:
比如受资企业资本公积发生变化,投资企业投资也会随之变化。借: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为相反分录。
第三节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一)追加投资 1.原有部分:
(1)成本≥所占份额,不调;(2)成本<所占份额,调。借: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追加部分:
(1)成本≥所占份额,不调;(2)成本<所占份额,调。借: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 营业外收入 3.净利润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部分(1)取得原投资到追加投资当期期初: 借: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追加投资当期期初到追加投资交易日: 借: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 投资收益
4.其他原因导致可辨认净资产变化 借: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二)处置部分资产 1.结转处置损益: 借: 银行存款
贷: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投资收益(差额)
2.剩余部分
(1)成本≥所占份额,不调,为商誉。(2)成本<所占份额,调。借: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净利润变动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份额。(1)初始投资到处置当期期初: 借: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处置当期期初到处置日: 借: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 投资收益
4.其他原因导致可辨认净资产变化 借: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二、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一)追加投资
1.将权益法的账面余额转换为最初取得的成本: 借: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注意:也可能是相反分录。2.追加部分直接按照成本法核算。借: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 银行存款
(二)处置 1.确认处置损益: 借: 银行存款
贷: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可能在借方)投资收益
2.剩余部分账面价值调整:(也可能是相反分录。)借: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第四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一、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的构成
1.处置损益:取得的处置收入扣除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已确认但尚未收到的现金股利之后的差额。
2.处置收入: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收到的价款,该价款已经扣除了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
二、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1.成本法: 借: 银行存款
贷: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
2.权益法: 借: 银行存款
贷: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也可能在借方)
——其他权益变动(也可能在借方)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
结转其他资本公积,也可能是相反分录。借: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本章总结:
本章主要讲三个内容: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问题。1.初始计量
初始计量要确定是如何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合并形成的还是非合并形成的,合并形成情况下,是同一合并形成的还是非同一合并形成的。只有同一控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用的是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其他用的都是公允价值。
2.后续计量
一个是成本法,一个是权益法。(1)成本法
只有受资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才可能确认投资收益。(2)权益法
投资企业投资时,投资数额大于所占份额的,不调;小于所占份额的,调整,增加长期贷: 投资收益 股权投资,确认营业外收入。
受资企业宣告净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如果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不相等,需要调整。受资企业宣告分派股利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
受资企业亏损时,确认投资损失。确认投资损失时,要注意按照顺序:首先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以外的实质上的长期应收款也要冲减,甚至还有预计负债,确认为投资损失。
受资企业有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主要是资本公积变动,投资企业投资也随之发生变动。
(3)成本法、权益法适用的范围:
成本法注重初始投资成本,权益法注重受资企业所有者权益。3.处置问题
篇6:对*市中长期贷款的调查与分析
一、市中长期贷款的基本情况
到2004年底,市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3.39亿元,比
2002年增加4.17亿元,增长21.70,其中基本建设类余额为5.22亿元、技术改造类余额为4.48亿元,个人消费、住房、汽车、农业等其他类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为3.57亿元、2.32亿元、1.20亿元、6.43亿元。从中长期贷款增减变化示意图看出,2002-2004年,市中长期贷款总额呈平稳增长态势,其年距增长分别为3.55亿元、3.66亿元、0.51亿元。
二、市中长期贷款呈现的特点
1.从新增贷款的主要投向来看。2002年末,市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9.22亿元,较年初增加3.55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一是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仅此就增加2.11亿元;二是辖区各商业银行为辖内汾阳杏花村汾酒股份公司、柳林矾水沟煤矿、临县电矿、中阳龙虎水泥厂、孝义市金晖煤化工有限公司注入技改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当年增加0.91亿元。2003年末,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2.88亿元,较年初增加3.66亿元,主要用于城镇居民公益事业煤气、供热、煤矸石发电项目的中长期贷款有所增加。如:孝义中行向孝义供热公司发放固定资产贷款0.28亿元,孝义建行为市煤矿石发电厂发放贷款1.02亿元,汾阳农行向汾阳医院外科综合大楼建设发放1930万元中长期贷款。2004年末,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达23.39亿元,较年初增加0.51亿元,主要投向煤矿技术改造和住房领域贷款。
2.从中长期贷款行际分布来看。工、农、建行的中长期贷款占绝对主导地位。2002年底辖区19.22亿元中长期贷款中工、农、建三行贷款余额为17.50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1.1%,中行、发行、信用社的中长期贷款仅占8.9%。2003年辖区22.88亿元中长期贷款中,工、农、建三行的贷款余额为20.39亿元,占比为89.1%,其它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占比仅为10.9%。2004年辖区23.39亿元中长期贷款中,工、农、建三行余额为21.05亿元,占比为90%,其它金融机构占比仅为10%。
3.从中长期贷款的行业分布来看。近年来,市中长期贷款的行业分布较广,新型产业贷款增幅迅猛。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①中长期贷款集中投向煤炭行业。近年来作为支柱产业的煤炭行业,由于企业管理粗放,技术低下,安全不达标,有悖于国家的宏观产业和环保政策,因此许多企业不得不进行技术改造。据统计,2002年-2004年,投向煤焦行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为3.65亿元、5.50亿元、6.31亿元,分别占当年中长期贷款总额的10%、22%、21%。
②投向城市拆迁改造和市场建设中长期贷款增势明显。随着撤地建市和一批县级市的相继出现,辖区城镇化建设、三河改造工程、兴建体育馆等成为投资的亮点。据统计,2002-2004年辖区用于城市拆迁改造和市场建设的贷款分别达6646万元,8327万元、10332万元,分别占当年中长期贷款的3.5%、3.6%、4.4%。
③个人住房贷款增势强劲,汽车消费贷款增势回落。2002年-2004年,辖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达13285万元、20288万元、23157万元,分别占个人消费贷款的37.1%、51%、64.8%。2002年—2004年汽车消费贷款在个人消费贷款中的占比分别为58.1%、46.6%、33.5%,同比逐年下降9.3、11.5、13.1个百分点。
④用于农业基础建设和扶贫攻坚项目的中长期贷款缓慢下降。2002-2004年,投向柳林亿元扶贫攻坚项目,汾阳汾州小米试验基础项目,临县、岚县等地的小杂粮试验基地项目以及辖区各县市机修梯田、节水灌溉、打旱井等项目占用中长期贷款额分别为6.53亿元、6.46亿元、6.43亿元,分别占同期中长期贷款总额的34%、28.12%、27.5%。
三、中长期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1、中长期贷款投放行业集中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