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误会初中作文四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误会初中作文4篇,欢迎大家分享。
误会初中作文 篇1
一次误会 “你是不是拿了我的橡皮了?”我质问我的同桌。“没有。”同桌不以为然。“不,你肯定拿了!”我的声音立刻提高了8度。“没拿,就是没拿。”同桌快急哭了。……在三年级时,我的记忆力很差,常常记不清东西放在哪儿了。这不,开头就是一次,我找不到橡皮了,便责问起同桌来了。 “不,我就是没拿。”同桌依然风吹不动“泰山”。“拿了就是拿了,你别狡辩了。骗人是不好的行为。”我振振有词地说到。“你……你……”一向说话喋喋不休的他,现在像结巴一样,闪烁其词,还把头埋到了桌子下面…… 我俩顿时闹得不欢而散。从此,我便很少与同桌讲话了,我们俩成了班里的老冤家。 有一次背书,老师让我们同桌互相背。我和同桌当然不愿意了,为此,我们都分别找了个好朋友背。因此不但推迟了对方的完成时间,更使我们俩的友谊更加淡化了。 还有一次,我和好朋友陈诚走在一起,他关切地问我:“哦,孙园成,你最近与王皓(我同桌的名字)玩些什么?”我好不尴尬,羞红了脸,低着头没吭声,他还不知道我已经少了一个好同桌玩呢! 一晃升入了四年级,在偶然的一次复习中,我翻出了那块承载着我与原来同桌恩恩怨怨的橡皮,它上面的.图案依然鲜明。我霎时间明白了:我误会了同桌,我多想当面对他说:“对不起,我错怪了你!”可历史已不能复返,我与他的误会可能永远也不能化解了。 回想起那件事来,我也真是后悔:由于我的误会,我失去了一位好同桌、好朋友。对此,我感到很羞愧。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要是当时忍让和理解他一下,我们俩就还是好朋友,可是,现在我俩之间的误会已深深地在我的心上留下了烙印。从此,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同学朋友之间相处、交往的时候,要少一些误会,多几分理解;要少一些计较,多几分宽容,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
误会初中作文 篇2
自从爸爸当上了微机老师以后,妈妈老是对爸爸疑神疑鬼的。
有一天,我去爸爸的学校,妈妈就偷偷对我说:“今天你监视你爸爸,看他上不上网聊天。”我两脚步一并,行了个礼,说:“是!”于是便在暗中监视着爸爸。
爸爸无论干什么,我都有偷偷去看,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监视器,在暗中监视着爸爸。爸爸的同事都在上网聊天,我想,爸也一定在上网聊天,于是就走到爸爸的`那台机器前,爸爸却找借口把我支开了,我更加怀疑了。下班回家后,爸爸从兜里掏出一打儿纸,上面印着从网上下载的作文和数学题,哦!原来爸爸是想给我一个惊喜呀!我误会爸爸了。
还有一次,下班后,爸爸换了一身新衣服,头发还油光光的,说是和主任去吃饭,我便和妈妈尾随在后,。看见爸爸进了一个名为太阳红的酒店,妈妈自言自语地说:“今天我让你原形毕露,”妈妈却止住了脚步,对我说:“先给他个面子”。
误会初中作文 篇3
今天真是一个糟糕的一天,无缘无故被人误会了,我看着窗外的景色,乌云密布者天空,雨还在不停的下啊下啊,滴滴答答的落在窗台外,顺着屋檐滑落下来,像一串串掉了链的珍珠……没错,我现在的心情就是这样,我不接回想起今天的一切。
上完体育课,大家大汗淋漓的回到教室,有的接水,有的写作业,有得,还在玩闹着,我坐在座位上,你开瓶盖儿,大口大口的喝着饮料,外面下日炎炎,虽然没有太阳的影子,但还是很热很闷。我正准备把作业拿出来写,老师又突然走了进来,到了我的桌子面前,严肃的说:“扫把是不是你折断的?”我不知所措,嘴里的水都快要喷出来了,说:“什么扫把折断不折断的,跟我有什么关系?”一边一个同学说:“哎呀,你就别狡辩,昨天是你打扫卫生,上把不是你弄断的是谁呀?”我疑惑又慌忙的说:“真的不是我搞断的,不要误会啊!”老师说:“好了,你不用多说了,既然是你搞断的'你明天带五块钱过来吧,就充当班费,再买一把新的。”我想现在再怎么解释也没有用了,只能无辜的点了点头。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不在像刚才那样,晴空万里,而是布满了乌云,风吹着我的脸庞,寒意由然而生,不知不觉,天上开始下起了小雨,虽然是毛毛细雨,但是我还是觉得那雨滴比豆子还大,我现在多么希望有一个同学陪我回家,我可以好好抱怨一下……但是就算有同学,他们也会躲我躲的远远的,我的脚像是灌了铅似的格外沉重,回到了家。
唉,今天被冤枉了,明天还得准备五块钱充当班费,这么倒霉我也认了。
误会初中作文 篇4
一个老师与一个学生的故事,不同的人眼里自有不同的版本。提到那个老师,我曾是怨的:毕竟连我扫地她都能劈头盖脸教训我一整天。
那时的我们都争强好胜,都誓要以最好的面貌呈现在她面前。我很着急,可考出的成绩却可以给全班当反面教材。她会以我这个成绩单讲一堂课,我的自尊心是强的.。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哭。
一次去参加朗诵比赛,A同学得了奖,而我颗粒无收。A兴奋地跑过来和周围的人分享喜悦,然后没心没肺地对我说:“老师说了,你根本不适合朗诵。”我愣住了,一言不发地走出了教室。我多么希望通过努力能得到她的一次肯定啊。我怨老师,更怨自己。
毕业后我回到小学看望她。没想到她会仔细聆听我的学习之忧,然后替我分析,告诉我要注意的要点。忽然我便释然了:如若不是她昔日的“有心插柳”,我怎能如此遇事不慌不急,先稳沉性子,再冷静应对?
她将我的成绩当全班的面提出批评,不过是为了让我记忆深刻,小心审题不要犯同等错误;她说我不适合朗诵,但其实她耐心地一句句教我断句,不就是为了了我参赛的心愿。至于扫地这个事情,正如她所说,如若连扫地这等小事我都做不好,我还能做些什么。她做了那么多,我却狭隘自私地以为是她不愿多花一分时间去管我。
幸好,这误会消除得还算早。金秋九月,我再回学校探望她,脚步不由得都轻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