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范文

野生平榛(精选四篇)

野生平榛(精选四篇)

野生平榛 篇1

1.1 野生平榛清林技术

野生平榛常与柞树、桦树、赤杨、胡枝子及其他乔灌木混生, 各种杂草很多, 为了改善项目区野生平榛的生长环境, 促进野生平榛的生长和结实。要及时伐除平榛林中其他乔灌木混生林, 以及各种杂草 (保留地面草皮) , 使其成为纯榛林。同时及时松土除草, 对项目区榛林进行适当浇水施肥, 补充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1.2 野生平榛密度合理调控技术

为了使天然野生平榛达到适宜密度, 采取人工稀疏、单株疏伐等措施。单株疏伐是指从地面生长出来的一个萌生枝, 把其他萌生出的病虫枝、细弱枝、矮小枝、折断枝和过密枝从基部剪掉, 保证单株生长空间, 提高野生平榛的林分质量。根据辽宁省北票市具体实际, 簇与簇之间株行距为1 m×1 m, 每族平均保留6株平榛单株。

1.3 野生平榛平茬更新技术

野生榛林结实3~4 a后, 对其实施平茬作业, 将野生平榛从距根部9~11 cm处进行平地面割除, 还要用剪去根际处附生的根蘖苗, 使其主干充分吸收营养及矿物质, 有效地保证平榛的生长。野生榛林平茬的方法为分区平茬, 在每一区里每年平茬一个小区, 逐年轮换。

1.4 平榛除萌技术

平榛除萌就是把枝尖和枝腋的侧枝侧芽摘掉, 让主枝更好地生长。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 对平榛进行除萌操作。

1.5 林间管理

施肥是以氮磷钾钙肥为主, 时间为土壤结冻前9—10月在根际施入有机或氮磷钾复合肥, 施肥量为:纯含氮肥8~12 kg/667 m2, 磷肥13~17 kg/667 m2, 钾肥12~17 kg/667 m2。在6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开始实施根部追施尿素、磷酸二铵及含磷钾钙的复合肥。在土壤肥沃、生长环境适宜的地区, 水分主要来源于自然降雨, 如遇干旱则采用拉水人工喷灌。

2 半干旱地区野生平榛丰产栽培配套技术对平榛性状的影响

为验证该项技术先进性、实用性, 在北票市小塔子乡、常河营乡设立样地, 对野生平榛果实性状指标进行调查, 调查样地和对照组的规格均为栽植密度为1 m×1 m, 667 m2栽植667簇, 每簇有6株平榛单株, 667 m2栽植平榛单株4 002株。同时, 随机选取1.33 hm2未实行“半干旱地区野生平榛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推广”项目的野生榛林作对比, 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 应用“半干旱地区野生平榛丰产栽培技术”可以使平榛单株开花朵数平均达到34朵, 单朵结果数平均达到4粒, 单株结果数平均达到68粒, 单果植径平均达到1.45 cm, 单果质量平均达到0.305 g。而对照组相应的调查项目分别是14朵、2朵、19粒、1.15 cm和0.014 5 g, 差异明显。

野生平榛园艺化栽培技术 篇2

1. 筛选优良品种

园艺化栽培的基础是优良品种。经过多年实验研究, 杂交榛的抗寒品种 (品系) 84-254、平欧110、84-463等, 定植后第三年开始结果, 第五年进入初丰产阶段, 株产榛果1.05公斤, 折合亩产为115公斤, 第七年进入丰产阶段, 株产榛果2.4公斤, 折合亩产264公斤。果实平均单果重2~4克, 比野生平榛大2~3倍;果壳厚度比野生平榛薄0.33毫米;平均出仁率为40%~50%, 是野生平榛的1.3~1.6倍。

2. 预防晚霜危害

实地调查发现, 连续的低温冷害致使铁岭地区多数平榛雄花序冻害干枯, 约有50%以上的花粉没有正常散放。因此应筛选出开花期较晚的“84-254”“平欧110”“84-463”等平榛品系, 从植物学特性的角度解决晚霜危害问题。

3. 严格榛林除杂

榛林除杂要贯穿到榛林常规管理工作中, 不能一劳永逸, 必须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对榛林杂树的萌蘖枝条进行多次严格除杂, 将其萌蘖彻底根除, 逐渐达到野生平榛纯林的基本要求。

4. 灵活平茬年限

在粗放管理条件下, 结果后的榛树由于消耗营养物质较多, 一般当年不再形成雌花混合芽, 榛农们只能选择平茬。然而, 实践证明, 在严格实施园艺化栽培技术的前提下, 4~5年生榛林也能够实现亩产榛果超百斤。因此, 笔者认为铁岭地区野生平榛的合理平茬时间应是四年以上, 具体平茬年限的确定, 应该建立在对榛树单株雌花数量以及雌花质量的科学调查基础之上, 即榛树单株之雌花数量比上一年显著减少, 而且雌花混合芽的个体较为瘦弱, 同时榛林的树龄偏大, 便是该片榛林应该平茬的合理时间。

5. 科学调控密度

在土壤条件较为理想、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基本到位之榛园的中、下腹部位, 其合理密度应是:二年生榛林为23~30株/平方米、三年生榛林15~20株/平方米、四年生榛林为6~10株/平方米、五年生榛林为3~6株/平方米。榛林疏伐可明显改善榛林内的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榛树雌花的芽数量和质量, 非但没有减少榛果产量, 还会显著提高榛果产量。

6. 防控病虫为害

铁岭地区对平榛产量构成威胁的病虫害有四种, 简称“三虫一病”, 即榛瘿蚊、榛树卷叶象虫、榛实象虫和榛树白粉病。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防控方法是“掐住头、按住尾”, 所谓“掐住头”, 就是要高度重视对榛瘿蚊的有效防控, 核心是确定最佳防治时期, 当榛瘿蚊成虫零星发生时采用“土手榴弹”, 当其成虫暴发性出现时, 应统一进行化学防治。随后发生的榛树卷叶象虫和榛实象虫, 由于其个体较大, 防治工作相对容易。所谓“按住尾”就是认真防治榛树白粉病。榛树白粉病是真菌性病害, 可造成榛果减产30%以上。

7. 测土配方施肥

野生平榛 篇3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3 年9 月采自辽宁铁岭野生平榛产区。为降低污染率移栽于温室内, 2014 年5 月开始取带腋芽的茎段进行平榛组培试验。

1.2 方法

1.2.1 不同消毒剂对平榛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

取平榛外植体, 先用酒精消毒10S, 用无菌蒸馏水冲洗5~6 遍, 再用浓度2% 次氯酸钠、饱和漂白粉、40% 84 消毒液、安替福民消毒液分别处理外植体0、1、5、7 和10min。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5~6 遍, 将外植体切成带腋芽的茎段接种到培养基中, 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 并同时加入6-BA和IBA这2 种植物激素。每瓶接1 株, 每个处理接种30 瓶。

1.2.2 试验数据统计。

1 个月后统计用不同消毒剂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外植体的污染率、成活率和死亡率。计算各种指标的公式如下:成活率 (%) = (外植体成活数量/ 外植体接种数量) x100;死亡率 (%) = (外植体死亡数量/ 外植体接种数量X100) ;污染率 (%) = (外植体污染数量/ 外植体接种数量) X100。

2结果与分析

2.1 2% 次氯酸钠在不同消毒时间对平榛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

由表2 可知, 当用2% 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时, 污染率随着消毒时间的增加并没有明显变化, 死亡率都为100%, 污染率和存活率都为0。综上可知, 用2% 次氯酸钠对平榛消毒时由于死亡率太高, 且存活率为0, 所以2% 次氯酸钠溶液不适合用于平榛的消毒。

2.2 饱和漂白粉溶液在不同消毒时间对平榛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

由表3 可知, 用饱和漂白粉溶液消毒时, 污染率随着消毒时间的增加先变小后增加, 死亡率随着消毒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存活率在处理10min中达到最大值为41.67%。综上可知, 饱和漂白粉消毒时最适宜的消毒时间为10min。污染率小于8.33%, 存活率大于40%, 所以饱和漂白粉溶液适合用于平榛外植体的消毒。

2.3 40%84 消毒液对平榛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

由表4 可知, 用40%84 消毒液消毒时, 污染率随着消毒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 死亡率逐渐增加, 存活率都为0。综上可知, 40%84 消毒液对平榛外植体消毒由于污染率与死亡率太高, 且存活率为0, 所以40%84 消毒液不适合用于平榛外植体的消毒。

2.4 安替福民消毒液对平榛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

由表5 可知, 用安替福民溶液消毒时, 污染率随着消毒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 死亡率逐渐增加, 且存活率都为0。综上可知, 安替福民不适合用于平榛外植体的消毒。

3结论与讨论

平榛植株的外表密被柔毛, 使用一种灭菌剂处理时由于处理时间比较短, 且穿透力较差, 难以取得理想的消毒效果。本研究以75% 酒精做先期的预处理, 可杀灭一部分植株浅表病菌;也可借助酒精的强穿透力可以使灭菌剂与植物充分接触提供帮助, 可提高灭菌消毒效果。

通过以平榛的一年生植株为外植体, 对外植体的消毒处理方法进行筛选, 试验研究了浓度为2% 次氯酸钠、饱和漂白粉溶液、40%84 消毒液、安替福民4 种消毒剂的不同处理时间对平榛外植体的消毒效果, 总结出了最适宜平榛外植体的消毒处理方法, 即是平榛外植体最适消毒组合是75% 酒精10S+ 饱和漂白粉消毒10min。此组合可满足平榛外植体组培消毒灭菌的需要, 也是比较理想的消毒灭菌方法。

目前, 野生平榛品种选育及快繁技术研究还未用于商业化大规模生产。平榛的综合应用价值非常高, 但平榛的优良品种选育及快繁技术的研究鲜有报道。试验利用野生平榛的外植体成功筛选出最适宜的外植体组培消毒方法, 为实现优良品种平榛的商业化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解明.杂交棒子压条繁殖初报[J].辽宁林业科技, 1993, (1) :45-46.

[2]白云松.经济林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辽宁林业科技, 2003 (1) :32-33.

[3]刘家宁, 高遐虹, 秦岭.棒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 21 (1) :62-66.

[4]尹成涛, 孙满芝, 韩爱平, 等.欧洲棒子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 2002, (5) :14-15.

野生平榛 篇4

在辽宁省北票市山区中下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种植时, 一般二年生榛林保留23~30株/m2, 三年生榛林保留15~20株/m2, 四年生榛林保留6~10株/m2, 五年生榛林保留3~6株/m2;在山的上腹或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块, 1 m2保留株数应减少1/3[1]。一般可以在早春3月下旬进行多年生枝条疏枝处理, 若是本年生可以6月末进行疏枝。

2 正确施肥

秋季施肥应在果实采摘结束后到土壤霜冻前进行, 一般667 m2施撒复合肥100 kg即可。其次要做好追肥:当果实开始膨大、坚果开始发育时做好适时追肥工作, 一般667 m2林地可以适时追撒30 kg复合肥。

3 花期喷洒稀土

每年3月末4月初是平榛雌雄花的开花期, 因此, 每株树上应喷洒2次350倍液的硝酸稀土, 通常喷洒的间隔时间为10 d左右。

4 人工授粉

在平榛初花期到盛花期阶段, 可以适量采摘形状为柔荑状的雄花, 然后将其放在热炕上来回翻动, 次日采收花粉, 并将其用水稀释18倍左右后放入少许硼砂, 然后在雌花多的平榛植株上喷洒配置的液体。

5 平茬和疏枝处理

当平榛生长3 a后, 树枝数量增加, 结果数量增加, 果实个大皮薄。但随着时间的增加, 树枝的密度不断变大, 树木的通透性降低, 开始影响结实的数量与质量。所以, 当平榛长到3 a左右后, 要在2月左右及时进行一次平茬处理, 将靠近地表的枝干切断, 从而让健壮的枝条得到生长的机会。当平榛在2~4 a定株时, 1 m2二年生树木可保留20株, 三年生树木可保留14株, 四年生可保留9株左右。一般保留枝干粗壮的, 并适当剪除纤细、短矮的枝条。

6 补植其他品种平榛

单一品种的平榛可实现自花授粉结实, 但是若栽植其他品种还可以提升授粉结实的效率。所以, 应在山区地区适当补充永陵平榛、长果平榛等品种, 通常补植数量为野生平榛的1/10最佳。

7 适时灌水

北票市常年干旱少雨, 所以应在6—7月开建水渠, 实行2次或以上的地表滴灌及喷灌处理, 为平榛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8 病虫霜害防治

8.1 榛实象甲

榛实象甲主要对榛果造成危害, 一般2 a繁衍一代, 老熟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 次年5月中旬长为成虫, 6月下旬开始在幼果表皮产卵, 7月上旬开始孵化幼虫并进入果实破坏, 8月下旬和一起掉落在地表的果实进入土壤准备过冬。所以, 应在成虫产卵期至卵孵化期 (5月中旬—7月上旬) , 向榛园植株喷施60%敌马合剂300倍液, 以毒杀成虫及卵, 共两三次, 间隔期10~15 d, 喷药应冠内冠外喷到位。也可选用其他杀虫剂, 如2.5%溴氰菊酯2 000~2 500倍液等。在8月下旬果实落地前, 集中采集果实进行焚烧处理。

8.2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对平榛的树叶、苞片等实施危害。发病初期, 树叶表面会有黄斑出现, 然后不断长出白粉, 接着叶片发黄、扭曲形变直至掉落。当嫩芽受害时, 会无法自然舒展, 皮层开始龟裂, 枝条木质化时间增加, 最后被冻坏、干枯。当苞片受害时, 苞片长出白粉并伴有黑褐色小颗粒, 从而影响榛果的正常生长。此类状况多在7月出现。因此, 可以在7月上旬白粉病发病初期, 对树木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粉绣宁粉剂1 000倍液, 从而灭杀病菌, 保护平榛[2]。

8.3 霜害

由于平榛开花比较早, 所以容易被春晚霜伤害, 从而使花器官受损, 出现绝产危机。因此, 在做好防火的同时可在上风向熏烟, 从而降低霜害影响。另外, 霜冻发生前5~10 h, 向植株喷洒0.3%~0.5%尿素等营养液, 也有一定防护效果。

9 合理采摘

8月下旬—9月上旬平榛果实呈现果苞变黄、果实变为褐色时即可采摘, 一般先采摘山区阳坡的果实, 然后采摘阴坡的果实, 并坚持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原则。

摘要:辽宁省北票市现有野生平榛资源, 需要采取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才能够达到平榛丰产增收、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基于此, 详细介绍野生平榛资源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以供参考。

关键词:野生平榛,山区,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胡跃华.平榛直播造林试验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 2016 (1) :27-29.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